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中醫、小針刀、止痛、肌腱炎、五十肩、腰痛、下背痛、神經痛、沾黏

你聽過小針刀嗎?在google打上小針刀,大多是出現這些句子「小針刀是將中醫傳統針刺療法與現代解剖知識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醫療技術,主要是治療疼痛問題,損傷小、效果快。」。但是這一段話,能讓人了解多少呢? 小針刀顧名思義,就是小針在頂端有刀,因其尖端銳利,進皮後可以在組織做切割,和一般所使用的毫針有什麼不同,一般把針灸針用顯維鏡放大來看,針頭像是V字,而小針刀的針頭放大來看就像I字,前端是刃面。 針刀是現代發明嗎?其實在古代就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曰:「九針之名,各不同形......圓利針者,大如氂,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病痹氣暴發者,取以圓利針」。簡單的說在古代的針灸中,不是只有現在所用的豪針(一般所見之針灸針),還有許多各種不同的治療器具,當中「圓利針」就是現在所稱的小針刀,而他治療的就是疼痛問題。 中國有位黃教授說:「針灸學其實就是古代的解剖學」,從骨度分寸法(用身體的長短來表示穴道的位置)、體表標誌法(用身體較為突出的部位當成定位的位置)其實都是表面解剖學的應用,表面解剖學會應用在外科學開刀前的體表標誌、一直到注射時所使用的體表定位。從物理治療所學的表面解剖一直到接觸了醫學影像超音波後,除了體表的定位,更了解深度定位的重要性,慢慢覺得中醫所記載的文字都是有道理的。 小針刀也可像針灸針一樣用來針刺穴位,因針體比針灸針稍粗,刺激作用更強「 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在中國的研究,針刀可以 鬆解軟組織粘連和纖維化疤痕,解除病變局部血管神經的壓迫和牽拉,消除物理性的致痛因素, 改善局部血流,局部代謝物和其他化學致痛性運至迴圈血液,增加代謝。 消除病理性應力,使軟組織病理負荷減小或消除,進一步減輕 疼痛 。 針刀後 產生新的損傷, 因循環改善和功能恢復,刺激下又可啟動膠原纖維分解使 形成粘連和疤痕化的 碎片被細胞吞噬和溶解,改善 血管神經卡壓的情況 。 由於組織張力鬆解後使肌張力消除,配合推拿正骨手法,可以使關節結構的功能得到調整。 要注意的禁忌症: 1. 有凝血異常,容易出血傾向,如:血友病或服用抗凝血製劑者。 2. 局部有傷口潰爛,肌肉壞死及蟹足腫體質者  3. 懷孕妊娠者。  4. 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 5. 有糖尿病史者。 「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九...

中藥麻醉、中藥止痛

中藥可以麻醉嗎? 「古有關公刮骨療傷,今有中醫針刀治痛」。醫生,小針刀會痛嗎?可以幫我打麻醉嗎?小針刀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在治療疼痛的問題小針刀有他卓越的效果,其實每次病人在針刀時的感受,我最了解,因為我也曾經被針刀治療過,那個ㄎㄚㄘㄎㄚㄘ的聲音,讓人在午夜夢迴時無法忘懷。 在中醫來說,有沒有可以麻醉的藥物來減緩針刀的疼痛呢?過去中醫其實有一些麻醉藥,但是現代都棄用了。在最早的中醫記錄了這個,「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為止。」就是用烏頭酒。而在後漢書當中提到「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前洗,除去疾穢……」,這是在說,如果有一些問題是在身體內的,針和藥無法治療,要先用酒搭配服用麻沸散,可以造成昏睡沒有感覺,在進行治療時也不會知覺。聽到這個,是不是跟現代的麻醉藥很像呢?但是麻沸散的組成並沒有流傳下來,可能是因為動亂的時代,又或是中醫外科太難,無法將技術傳承下來。 主要中藥的麻醉配方會採用洋金花、火麻花、烏頭、蟾酥散......在最早的紀錄「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為止。」「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藥」此處用烏頭,然後劑量是以一杯為單位,一直喝到不痛。「「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傷人,山茄花、火麻花……采後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一錢,茶酒任下。一服後即昏睡」在此處用洋金花、和火麻花,火麻花其實就是現在講的大麻花,所以在很久以前大麻就是中醫的用藥了。 這些中醫的麻醉用藥也是致幻劑的成份,在一些宗教儀式的過程中也會使用,進而感覺到神靈附體,或是靈魂出竅的感覺。在本草綱目提到「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神農本草也提到「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可以知道藥物的使用就是雙面刃,使用的好就是止痛麻醉藥,反面的使用可能就會變成迷幻藥。 中醫應該是要與時俱進的,古代的中醫就已經有麻醉藥也會進行外科手術,但到了現代幾乎沒使用這些藥物了,其實所有的藥物都有毒性,差別只是在劑量的多寡和使用的方式,這是一塊被遺忘的禁區阿!但是如果真的很怕痛,在做針刀的時候還是可以用其他的頭針、體針和藥物來幫助緩解這些疼痛阿。

兩腳強、三腳勇。陰萎、陽萎、勃起功能障礙。中醫。運動。

又到了每日一字的時間:「兩腳強、三腳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最近在日本的一個研究認為步距跟勃起功能障礙(以下簡稱ED)有相關,其實就是在講這個。ED是怎麼了?中醫怎麼看?怎麼改善? 首先要先了解ED,勃起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經控制,使血管舒張劑(一氧化氮、NO)於陰莖動脈和平滑肌內的濃度上升,造成動脈舒張,使海綿體充血;坐骨海綿體肌和球海綿體肌(骨骼肌)會壓迫陰莖海綿體的靜脈,限制血液流出,增加勃起的硬度。而勃起功能障礙是指陰莖在性行為期間無法勃起或維持勃起(也就是所謂的陽萎),主要原因分成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常見和心血管疾病因子的相關性很高,像是肥胖、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缺乏運動、糖尿病,抽煙等等。 在一些國外的統計有1/3的男性有有中到重度的ED,而這些人多是因1.年紀因素 2.抽煙 3.高血壓 4.糖尿病 5.慢性腎臟病 6.肥胖 7.心理因素 8.心血管疾病史。研究認為ED在中老年人較易發生,是會降低其生活的質量。 而這些問題都是無法治療的嗎?回到前面提到的基本生理 1.神經興奮 2.血管舒張劑 3.盆底肌肉壓迫靜脈限制血液流出。只要能讓這些因素改善,就有機會改善ED。西醫最常使用的威爾鋼就是利用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來讓NO代謝的比較慢,能暫時恢復充血的功能,但是對於血管是沒有治療的效用的。但研究認為運動是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功能並增加血管舒張劑產生,所以運動反而被認為是改善血管因素ED中最好的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恢復勃起功能,對於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都是有幫助的。 在統計中認為有持續的運動,無論是有氧或是阻力運動都可以。只要有足夠的強度就可以減少ED的機率,統計上認為會有14%-86%的改善。建議要有1.每週4次的運動,持續40分鐘的運動強度為中度至高強度(40%-70%的最大心率)。每週160分鐘,持續6個月,就有助於減少因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代謝症候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勃起問題。如果可以運動到一週200-300分鐘,對於ED的改善效果更好。也有研究認為阻力訓練和格鬥運動訓練是可以增加睪固酮。相反的在一些研究也比較了一些耐力型的運動員(如長跑、腳踏車),血中的睪固酮是較低的,同時也會影響性慾,但是不一定會ED。研究認為只要超過最大攝氧量的70%的運動強度,持續時...

傴僂?脊椎側彎?中醫怎麼看!!側彎可以運動嗎?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傴僂。」,又到了每日一字的時間了,請問「傴僂」這兩個字怎麼唸?其實今天不是國文課,只是在找中醫對於脊椎側彎有沒有什麼紀錄的時候,找了很久找不到,就讓我來定義一下好了。 脊椎側彎是指脊柱在結構上的變形。通常是用柯布角(Cobb's angle)來定義側彎的角度,脊椎側彎是一個3D的變形,除了在冠狀面以外,橫斷面的椎骨旋轉和矢狀面的後凸都會影響脊柱的變形。在側彎的時候肋椎關節會讓脊柱的外形產生“凸”和“凹”的樣子。 嬰兒出生時出現的脊椎側彎,被稱為”先天性脊椎側彎”。先天性脊椎側彎代表胚胎在分節時產生的缺陷所造成的脊柱變形。而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其他類型的脊椎側彎,但目前找不到什麼特定原因,大約85%的病例是原發性的。根據出現的年齡,脊椎側彎可進一步分為嬰兒,青少年或青少年特發性而當中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AIS)在這三類中患病率最高。這種類型的脊椎側彎發生於10歲一直持續到生長期結束。患病率取決於脊柱彎曲度和患者的性別。統計認為,女孩的機率明顯高於男孩(比例為4:1)。以下因素可能會有更高的機率:1. 女性 2.10-12歲的年齡(初經前) 3.存在胸廓曲線 4.出現的曲線大於25度 5.Risser sign為0-1(仍有生長潛力者。) 脊椎側彎是兒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見的脊柱疾病。通常側向彎曲度> 10°才被認為是脊椎側彎。常見除了側彎以外還帶有椎骨旋轉,最常見的是胸廓彎曲的後凸減少。而脊椎側彎可能是結構性或功能性的。功能性脊椎側彎可以矯正,多是由於姿勢或脊柱代償動作而發生。但結構性脊椎側彎是無法糾正或只能部分矯正,通常會用前彎測試來區分結構性脊椎側彎和非結構性脊椎側彎。 非原發性性脊椎側彎:可能是因1.椎骨畸形 2.脊柱的活動性穩定不足(包括脊長肌周圍的肌肉和肌腱,如長肌),如腦性癱瘓,脊髓性肌萎縮等等。3. 間質性脊椎側彎,是被動穩定不足(由椎骨,小關節,椎間盤,黃韌帶和縱韌帶韌帶,關節囊和被動肌支持的脊椎韌帶)像馬凡氏綜合症,或開心手術後造成。 原發性: 1.嬰兒脊椎側彎:發生年齡為0–3歲,患病率為1%。嬰兒俯臥位可以減少側彎的角度,如果角度差異大於20度表示預後不良。2. 青少年脊椎側彎:發生年齡為4-10歲,佔兒童所有特發性脊椎側彎的10-15%,未經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心肺併發症,>30度其中95%的患者需要...

消防猛男是怎麼來的??與消防隊有關的疼痛,職業傷害,與訓練。

「台中市大雅區的一間鐵皮工廠凌晨發生大火,2名消防人員殉職,該鐵皮工廠是違章建築。消防員5年來為了搶救工廠火災已有15人殉職,下午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召開記者會沈痛表示,像這樣的違章工廠發生火警消防員是在「未知」狀況就進入火場顯示出違章工廠的管理漏洞」。記得以前在醫院每年都會有消防演習要進行消防編組演練,但是工廠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截取一段ptt的文章:「合法工廠,要設防火管理人、要辦自衛消防編組演練、要提供緊急聯絡人資訊、要制定消防安全防護計畫送消防局審核、要通報場內存放危險物質地點跟存量。更不用說要設室內栓、室外栓、自動警報、撒水、排煙、緊急照明與電源設備、儲槽要設防液堤、危險物品存放場所要有安全距離、要提供甲乙種防護圖給消防局。違法工廠會設這些?怎麼可能。更別說周遭道路根本不符合供消防搶救用通道的規範,也不可能有設消防栓讓消防車採水,工業區可是有一大堆的供消防搶救用自設設備,違法工廠有嗎?〈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70162973.A.D88.html 〉 消防員的工作是很辛苦的,要在無法預期和混亂的環境下搶救,在國外的統計中消防員的工作危險程度是數一數二的,每千次火災中約有23至25名消防員受傷,是其他救災人員的30倍。統計資料當中最常見的損傷類型為扭傷和拉傷、脫位(57.1%),淺層傷口和開放性傷口(18.6%),腦震盪(10.0%),骨折(4.3%)。火、化學灼傷或燙傷(4.3%)或未分類的其他傷害(11.8%),同時傷害也有可能在訓練期間發生。消防員的工作有那些呢? 1.費力的工作:要在高度壓力下救災,到火災現場後利用破壞器材將門窗障礙物破壞,切割屋頂以利排煙,利用拖、拉方式救援,射水以抑制火勢蔓延,爬梯等等。 2.危險的環境,會有極端高溫、有毒煙霧、巨響、低能見度。 3.沉重的消防衣:個人防護設備、空氣瓶全身重量約22公斤,在救災時因消防衣有耐熱性,同時會讓人體散熱減少,產生熱壓力(心跳加快、排汗增加、脫水) 在救火時需配帶防護設備,消防衣、鞋、帽、鋼瓶、面罩、破壞器材將近30公斤,再進行一些快速並複雜的動作,還記得一開始說的下背痛最常見的原因嗎?除了重量器材會影響消防員的因...

病毒的親吻。帶狀疱疹vs纏腰火丹。中醫怎麼看。怎麼治療

九月初的時候,大家看到我都問我是不是被種草莓。那一陣子下班運動,然後晚上回來要看書、寫文章,每天都很晚睡,結果竟然長了帶狀皰疹,那種火辣辣的感覺,得過一次就永生難忘,同時也很佩服古人的對於疾病的描述,用簡單的語言,生動的描繪出這個疾病。 帶狀皰疹,其實是因為曾經感染過水痘,當水痘痊癒以後,病毒仍潛伏在神經節,如果因為免疫力下降(老人、糖尿病、惡性腫瘤、愛滋病、精神壓力及過度疲勞等等),就會造成病毒活化,會沿著神經皮節往皮膚擴散,產生水疱。感染過水痘的人就有機會發生帶狀疱疹,七個大概會有一個會發作,免疫力差的人,發病率會高出五至十倍。 帶狀皰疹剛出現前二至四天會出現麻刺感或局部疼痛,然後就長出連續性的帶狀紅斑再形成水皰,通常是單側,很少見會兩側一起發生。通常會於二到四週內好轉,而有些人則會發生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的神經痛。為了避免這種神經痛,可能會在治療後做神經阻斷,也可以打疫苗避免發作。曾經聽過患者描述:「一動就痛,被刀子割、像被電擊一樣」,聽起來是不是很恐怖呢。 中醫怎麼看呢?「蛇串瘡,初生於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皰,痛如火燎」、「纏腰火丹,俗名蛇串瘡,......乾者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此屬肝、心二經風火。濕者色黃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乾者多疼,此屬脾、肺二經濕熱......」中醫粗分成兩種處理方法,只有癢熱的是風火,有水皰的、又比較痛的是濕熱。主要會用清熱、去濕的藥物來做治療。「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艾火拔引鬱毒,透通瘡竅,使內毒有路而外發」,治療的方法可用艾灸患處周圍幫忙把毒去除。也有一些研究認為針灸對可以緩解帶狀疱疹的疼痛,可沿皮疹邊界圍刺,或是循經取穴,可能會選用如:支溝、曲池、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等等穴位。在一些研究,認為針刺、艾灸、放血、火針當中,火針和針灸是能減緩疼痛最好的方法。火針就是用火把針稍熱再刺入患處,古稱燔針,可以用來治療痹症。 分享一些治療法,如針灸可取阿是穴,直接在水泡週圍淺刺(0.2cm),或是臥針到患處,每隻針距離1-2公分,或是用疼痛處同側的華陀夾脊,發作在軀幹的可取用支溝穴、後溪穴等等,一次留針三十分鐘。電針可在華陀夾脊處斜刺,取用100hz,強度患者可忍受為主。火針可點刺(0.2~0.3CM),或是在患處正中,取3-5點,每點針兩次,再將水擠出後壓迫三十秒。也可放血...

運動會中風嗎?健身。中風。中醫。治療。

「事實上,搞了快一週,才知道,筋肉爸爸會在37歲中風的原因。他的血脂、膽固醇、血壓、內臟脂肪都標準,在家族病史檢測後才知道,這一切,都跟我們疏失的家族病史有關。老公有凝血功能的問題,容易凝血.....」 看到這段文字,又想到以前一些年輕的中風患者,其實中風之後的復原過程對於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庭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此先祝福筋肉爸爸可以早日康復。回到正題,聽到這則新聞之後,看到有些人對於健身這件事情有很多錯誤的迷思。 1. 健身很危險 2. 心肺功能比健身重要 經統計重訓運動最常見的傷害有 1.肌肉骨骼 2.神經 3.心血管問題。最常見的多是肌肉骨骼問題,而神經和血管問題是十分少見的。有這些問題產生多是因為1. 控制能力或舉重的技術不佳,2. 肌肉強度或耐力不足 3.過份要求重量 4.暖身或延展度不足 5.失去平衡 6.疲勞。 回到這次中風的主題,重訓會造成中風嗎?在一些重訓時為了維持脊柱的穩定性,會使用閥式呼吸。什麼叫做伐氏呼吸,就是吸氣後再閉氣用力(像是打噴嚏,或是咳嗽),而伐氏呼吸時會造成胸腔內壓上升,而使血壓增加。研究顯示在使用伐氏呼吸訓練最大重量時,因為血管壁受到壓迫,會增加心輸出量,可以讓血壓增加將近3-4倍。雖然伐氏呼吸可提供腹內壓力,建立脊柱的穩定性,但是在某些特殊疾病,使用伐氏呼吸要特別小心。 1. 慢性高血壓 2. 老年人的動脈相對無彈性 3. 患有先天性或後天性主動脈疾病 4. 任何患有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的人,如馬凡氏症候群,Ehlers-Danlos症候群等等 5. 特納綜合徵,成骨不全症和遺傳性多囊腎病。 但對於絕大多數的健康人而言,短期的閉氣用力是十分安全的動作,而經過訓練的伐氏呼吸可以比一般呼吸增加更多腹內壓,相對的脊柱的穩定性就更好。腹內壓在1.蹲舉 2.舉重 3.壓腿增加較多,而上半身的訓練(臥推,彎舉)增加的比例就比較少。 伐氏呼吸可以帶來脊柱的穩定性,相對的也有其他的風險。進行伐氏呼吸初期可能造成血壓上昇,之後因心臟的血液輸出量降低,造成了血壓下降。吐氣後,因胸腹腔壓力消失,血液停留在肺部血管中,造成血壓更進一步的下降。最後因靜脈回流的增加,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恢復,血壓再次上昇。在伐氏呼吸期間,腹內,胸內...

針灸一定會氣胸嗎?中醫。針灸。氣胸

今天有個患者問:「你針的這個地方是不是很危險阿。」 我:「你是看到最近的新聞嗎?其實針灸這個地方還好啦,但確實有的穴位就會相對的危險一點。」最近針灸的新聞對於中醫又是一個負面消息,原本中醫的利用率又不高了,又因為一些負面報導,可能會讓民眾更害怕針灸。 所以針灸到底多危險呢?在台灣中醫是很常被用來治療各種疼痛的,而在在西方國家針灸被認為是一種替代療法,在過去二十年西方世界使用率越來越高,在去年WHO也將中醫納入ICD。針灸在臨床被用於各種各樣的疾病,臨床證據針灸對於 1.背部和頸部疼痛 2.輔助受孕 3.頭痛 4.化療後的噁心、嘔吐 5.術後恢復是有幫助的。但是每個治療都不可能是完完全全沒有危險的。針灸還是會有一些併發症,絕大多數是因為輕微出血、血腫(6.1%),或是針灸後殘餘疼痛(1.7%)或迷走神經造成的暈針症狀如眩暈,噁心等(0.7%),嚴重不良事件(機率很低)可能有氣胸,心包膜填塞,脊髓損傷。 而當中氣胸是屬於嚴重不良事件當中比較容易發生的,什麼是氣胸呢?在肺臟有分為肋膜、和胸膜,當空氣進入兩者之間(肋膜腔),可能是因為肺泡和胸膜之間有互通或是肋膜和外界的大氣有相通。症狀可能有: 1. 突然劇烈的胸痛 2. 疼痛隨著時間而惡化 3. 乾咳 4. 突然無法解釋的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 決大部份輕度的氣胸,都是可以在保守治療下痊癒的,只要好好的休息,避免過度活動,肺部是會自行吸收空氣。 那要怎麼避免氣胸呢?其實在國外的統計,經過訓練後再進行針灸的嚴重不良事件的機率是是非常低的,估計為1:200,000。在英國有統計,針灸治療後氣胸近25萬次治療中發生過2次。那有那些穴道要注意呢?通常是經過胸前、背後、腋下的穴道可能會造成氣胸,如:中府、雲門、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魄戶、膏肓俞、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肩井。其實很多臨床醫師應該跟本沒針過這些穴道了,但是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話要注意那些呢? 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解剖結構,有危險的區域改由不同角度和方向的針刺以避免刺入胸膜或肺部。肺區在鎖骨中線至第六肋骨,腋中線延伸至第八肋骨,後側則是延伸至第十肋骨,而胸膜在每個面再延伸兩個肋骨。 特別重要的是要注意,在豎脊肌外側邊緣治療膀胱第...

【拳怕少壯 棍怕老郎】-中醫。老化。美顏針

【拳怕少壯 棍怕老郎】 這個標題和內容好像沒什麼關係,但是以前讀學士後中醫的時候,都會打趣的說,一畢業就變老中醫了。開始看病以後才知道,當老中醫是多好的一件事。有時候患者走進診間可能會問:醫師你幾歲阿,怎麼這麼年輕。聽了雖然心中會偷笑一下,感謝媽媽生的好,但有時候會覺得是患者的一種不信任的表現。但在去年聽過一個患者說過:「醫師,說你年輕不是不信任你,有的時候年輕才會有熱情、才會學習新的技術。」從此我就覺得只要能好好的用自己的醫療能力治療病人,年不年輕也沒有這麼重要了。但我覺得會被說看起年輕都是因為戴口罩,大腦會習慣把看不到的東西理想化,所以以前實習的同學說:「你以後看病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回到正題,看起來年輕,要怎麼做呢? 皮膚的老化是影響外表最重要的因素,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在25歲之後就會開始慢慢的老化。把皮膚的老化分成成幾種原因: 1.水份含量減少:皮膚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分泌下降,兩者都會讓皮膚的含水下降。水份源頭跟喝進去的水有關係,皮膚內也有一些小分子會幫助儲存水份,再來就是皮脂腺會分泌一層膜讓水分不要過度散失,如果三者出現問題皮膚會更容易乾燥、脫屑、產生小細紋。 2.膠原蛋白減少:纖維母細胞製造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的能力下降。膠原蛋白像是鋼筋,彈力纖維像是水泥,膠原蛋白提供機械強度,使細胞附著生長於其間。膠原蛋白流失後,皮膚會變薄,彈力纖維流失後,皮膚失去彈性。同時皮下脂肪也會慢慢流失,使得皮膚看起來凹陷,不再飽滿。 3.循環下降:隨著年齡的增加,細胞新陳代謝下降,如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抽煙等等原因都會讓新陳代謝下降更快。隨著新陳代謝下降,皮膚的循環也會下降,更容易造成組織慢性發炎、皮膚營養不良、代謝產物排除下降,更會加速皮膚的老化。 中醫怎麼看呢?在內經中有一段話:「歧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 ,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簡單的說就是女生在十四歲的時候天癸至開始有月經,可以開始懷孕生小孩。到了21歲腎氣發展完成,智齒都長完了。28歲是最強盛的時候,跟現代醫學說所的27歲以後開始出現退化基本上是一樣的意...

【心痛的感覺】中醫。胸痛。肌筋膜症狀群。

【心痛的感覺】 下列何者有胸痛的感覺? A. 氣胸 B. AMI(急性心肌梗塞) C.CAD(心血管疾病) D. 戀愛 E.以上皆是   這是以前學校的考題,看到這問題完全不考慮,直接選E,但是考試的題目總是特別簡單,到了臨床各種奇形怪狀的病人都有可能。如果就這個題目我們會遇到那些病人呢? A.急性氣胸,目前還沒在門診遇過,但是在急診外放訓練的時候倒是看過幾個被針灸後出現氣胸(P.S最近遇到一個氣胸切除肺葉,結果切除側的胸闊呼吸動作是很差的,造成對側胸闊需要過度用力,誘發附近的斜方和頸前肌群的緊張。這倒是滿有趣的) B.AMI基本上在診所應該不大容易遇到,除非原本就有問題,不然中醫的溫和治療應該是不大會有誘發AMI的可能,如果真的遇到了,立馬CPR,等救護車到來。 C.CAD,這個在中醫診間應該不少,現代人吃的好又少運動,常常都會有心臟問題,平常在吃飽或是運動後會出現心絞痛的情況。基本上有關心病人狀態,定期回診治療,應該都算安全。 D.戀愛,這個應該很痛喔,但是我我可能無法治療這個問題。   中醫門診很常遇到一些胸痛的病人,在中醫會怎麼去看這些問題呢?最近有個病人,左胸痛,左側下巴也痛,第一直覺是問他有沒有心臟病。病人說他也去各大醫院檢查過了,並沒有心臟病問題。問上下樓梯也不會特別不舒服,也排除一些心臟病的可能,也不是瘦瘦高高的比較不會有自發性氣胸,誘發這個胸痛常常是在坐著低頭工作的時候。幫他做了一些檢查,頸部動作受限,給與壓力測試造成頸部疼痛陣發至頸背與下巴。那胸口的疼痛那裡來的呢?這個是一個很常被忽略掉的問題,就是斜角肌的轉移疼痛。   中醫的說法是說手陽明經絡,會從第二手指,往上一直走走到手臂前面,再走到肩,走到鎖骨前往上,他的分支會往下走,剛好也是走到胸口。患者因為工作原因常常會低著頭,大家可以試看看,坐著低頭的時候呼吸是不是會變的比較困難,所以唱歌要飆高音要站起來。低頭時胸闊活動受到限制,前側的筋膜縮短也會讓膈肌沒辦法正常的收縮,會誘發其他吸氣的肌肉,可能會造成斜角肌過度緊繃,除了單純的手痛胸口痛,有的人甚至因為這個原因造成胸廓出口症候群。知道原因後,治標要先治本,矯正姿勢,避免過度聳肩式呼吸,再對手陽明經絡進行治療。莊子曾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可能也是遇到這些人喔。

【關於好朋友的兩三件事】中醫。月經。運動員三聯症。

【關於好朋友的兩三件事】 在運動風氣的盛行後,有的女生說運動之後,月經變的很順,以前會痛的現在都不痛了,好像吃了什麼補藥一樣;但是有的卻說運動之後月經反而變亂了,為什麼呢?記得以前在學校讀書, 老師:中醫是什麼? 學生:中國傳統醫學。 老師:那我們現在在台灣,應該叫台醫阿! 學生:......│││。 老師:中醫是致中和的意思。 什麼叫做致中和,簡單的說就是陰平陽秘,換成白話文就是陰陽最適當的平衡狀態。 其實中醫就是希望人是在一個變動的環境下能維持著恆定的生存著,跟著四時的變化改變生活作息、吃著當季當地產的食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扯遠了,回到正題。在古時描述月經:「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行,與之相符」。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但中醫認為女人是"血"做的,這個血會跟據月的盈虧,如同潮汐一樣,一個月一次,那好朋友為什麼會遲到呢? 中醫認為「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這個意思就是說要有足夠的腎氣,當天癸(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關的物質)到了,然後精、血、津、液充沛,經脈通順才能讓月經準時的出現。簡單的說就是氣血充盛月經才會正常的來,那什麼叫做氣?血?,氣在中醫是一種能量的表現,血是一種物質的表現。那在一些熱愛運動女性身上,為什麼月經會不準時呢?不是都說運動對身體好,氣血才會足夠嗎?其實中醫有提到五勞就是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不愛動的人傷氣、太愛動的人會傷筋,又傷骨。很矛盾的中醫理論吧,但是回到一開始說的"致中和",其實過度運動在中醫會造成虛勞的症狀,如果攝取的食物又太少連氣血生化之源都被阻斷了好朋友怎麼會準時來找妳呢。 在女性運動員身上,體脂肪是一個很好的月經預測指標,如果體脂肪到20%以下了,很有可能會造成月經異常。同時又跟攝取的能量有關,如果攝取的能量太少,平常運動的強度又太大,人體根本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讓身體正常運轉,女性荷爾蒙也會因此下降,會造成月經週期受影響,但是女性荷爾蒙下降不只月經會受影響,也會讓骨質密度下降。連車都要加油才會跑,看完了這些,知道動吃動吃的重要性了吧!動了就要吃,吃了太多就去運動,維持平衡才是健康的第一要點。 ...

「硬舉」之你下背痛了嗎?中醫。治療下背痛。針灸

【聖誕樹上的刺】   近年來健身風氣盛行,健身三大經典動作你知道幾個呢?除了大家都只知道的馬甲線、人魚線、鯊魚線。今天要來拔聖誕樹上的刺,什麼?聖誕樹上面有刺嗎?   在健身經典三大動作「胸推、深蹲、硬舉」當中,訓練背部肌群最重要的就是硬舉。硬舉主要可以強化身體後側的肌群,如:臀大肌、股二頭肌、下背部肌群。那什麼是聖誕樹呢?見圖,他是豎脊肌,擴背肌,和胸腰筋膜圍繞而形成的部位,是一個比馬甲線或人魚線更難得到的健身成就。  硬舉雖然可以訓練背部肌群,同時也造成很多人下背痛的原因之一,當背痛時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有的更嚴重的會麻到腳伴隨下肢無力感,這就是聖誕樹上的刺了。   為什麼會造成這些問題呢?現代人久坐造成臀肌無力,多使用彎腰來代替髖動作,而在硬舉時是以髖部動作為主(髖絞鍊),而不是平常比較常使用的彎腰、或是膝蓋伸直的動作(深蹲到站起)。所以在硬舉時如果維持了日常生活的錯誤習慣,都可能造成運動傷害的發生。相對的學習硬舉可以學習使用髖部出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穩定下背,避免做出傷害下背的姿勢,更能保護好你的腰。 這一段時間來,因為硬舉而下背痛的看到好幾個,可能有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下肢麻、無力;或是硬舉後胸腰筋膜受傷,局部疼痛伴隨上肢動作誘發腰痛;或是硬舉後局部下背刺痛感,單點壓痛,不適感可能傳到腳;更嚴重的是在硬舉後出現跛行。 【聖誕樹,種起來】   上一次講到硬舉之後,大家會對硬舉感到害怕嗎?硬舉是一個需要多次學習的動作,除了基本的核心穩定的力量,再來主要的背後肌群發力,一直到動作的連貫性,不管是初學者,甚至連可以舉起將近兩百公斤的壯漢們都有可能因為硬舉而造成背痛。但是練起來以後對於預防下背痛是很好的一個運動。就像雙面刃一樣,成功的使用他就是利器,錯誤的使用他,就會刺傷自己。 硬舉的網路教學影片實在太多了,可以挑個巨巨或是水水的影片都教的很好,但是其實重點都在幾個。就用國小生的作文起、承、轉、合來看吧 1. 起:預備位置,將後側線繃緊: 以傳統式硬舉為例,雙腳站立找到重心,雙腳打開的距離多是髖關節的寬度。槓子會放在腳的中心,靠近脛骨。之後就是肩胛用力,手打直,就像拉一條橡皮筋一樣,把他拉緊之後才能讓力量連續,要感受從腳傳到背部的張力。 2. 承:穩定的核心力量才能讓力量從腳傳...

健人的勳章,你拿到了嗎?肩鎖關節痛。中醫。針灸

  記得剛開始練健身的時候,每天都在跟朋友比重量,做著做著胸推到一百公斤後卻在一次的車禍後一切跌回谷底。後來再慢慢訓練的過程中,有一天卻突然出現肩膀疼痛的問題。痛在鎖骨最外緣連到肩峰的地方,平常就是酸酸的,做胸推的時候特別不舒服,把手搭到對側的肩膀的時候(水平內收)也會造成疼痛,有一天掃超音波看到自己的肩鎖關節處有過寬的關節面並有不均勻的骨表面,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呢?   肩鎖關節位於肩胛骨和鎖骨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在肩膀最外緣的突起處再往內約1-2公分。在這裡的疼痛叫做肩鎖關節疼痛。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比這個更進一步的叫做「鎖骨遠端骨溶解」aka「舉重員的肩膀」。這個問題在肩鎖關節周圍會有壓痛,可能只有在運動時才感到疼痛、休息就不痛了,嚴重一點的持續會有發炎性的疼痛和腫脹,晚上側睡壓到也會痛。遠端鎖骨溶解是運動後造成持續的小骨折和損傷,在修復過程而造成慢性發炎無法順利癒合。最常見於舉重員或大重量臥推的巨巨身上,但是新手村的人就不會遇到這個問題嗎? 在肩膀活動的時候,肩鎖關節是有些微的動作,在臥推期間如果手肘落在身體平面以下,造成肩部過度伸展,在離心階段加上支撐重量會造成肩鎖關節的過度張力,對肩鎖關節造成微小傷害,持續的傷害慢慢的就會變成遠端鎖骨溶解。有那些動作可能會造成這個問題呢?「胸推、扶地挺身、雙槓撐體、過頭動作上舉、胸部飛鳥」,是不是很常做的一些動作呢?   知道了這些問題怎麼產生以後,要治療就會簡單一點了。第一步修正動作,可以踩用減少握槓的間距(小於肩寬的1.5倍),再來在臥推時可在胸前墊4-6公分的毛巾,讓下降階段停止在胸前方4至6公分。第二步讓肩膀關節的動作能正常活動,肩膀能正常的出力才能有良好的動作,除了肩鎖關節、胸鎖關節或是盂肱關節也是很重要的。鎖骨是一根翹翹板,除了肩鎖關節出現問題,胸鎖關節也是需要一起處理的。我會局部針灸,平衡肩鎖關節附近張力,主要會取用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的穴道,再來用會徒手整復調整附近關節的動作。如果不怕痛,小針刀在處理慢性發炎的疼痛是很有效的,可以破壞附近的纖維化組織讓局部血流增加,創造一個好的修復環境。

影響胸推的魔鬼。中醫。手腕痛。針灸。TFCC。三角纖維軟骨

你有在運動後出現手腕疼痛的經驗嗎?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損(TFCC),這是一個健身初學者一直到進階者都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僅影響訓練,日常生活一動到手就痛也很困擾。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主要是穩定橈尺關節與尺側腕關節的重要結構。最常見是在跌倒時手掌撐地伴隨手臂扭轉,或是在突然提重物手腕受力而受傷。常見的胸推動作、滑輪下拉、上博都有可能造成三角纖維軟骨受損。又因此處循環不好,癒合的時間會拉得很長。 三角纖維軟骨受損的疼痛主要會集中在手腕的小指側(尺側),在按壓尺骨小頭的時候更痛(Fovea sign),休息與保護是對三角纖維軟骨疼痛最好的方式。一開始要避免手臂旋前與旋後(手心朝上和手心朝下的動作),手腕後伸(向手背)或是尺偏(向小姆指),在運動時要用手腕護具或貼紮來保護。最好可以等到都不痛了再運動才可以避免他發作! 在中醫會用一些正骨手法讓腕關節的張力復正,只做尺側的關節通常效果不好,要連橈側的關節一起調整。再並用針灸在小腸經上做治療,但除了小腸經以外,我還會在三焦經和大腸經上尋找疼痛點,為什麼呢?因為橈尺關節的旋轉不穩定,就像翹翹板一樣,除了遠端受傷,近端同時也會受到影響。在治療後最好能持續保護固定關節直到2-4週無疼痛,再繼續進行重量訓練才不容易再讓他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