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可以麻醉嗎?
「古有關公刮骨療傷,今有中醫針刀治痛」。醫生,小針刀會痛嗎?可以幫我打麻醉嗎?小針刀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在治療疼痛的問題小針刀有他卓越的效果,其實每次病人在針刀時的感受,我最了解,因為我也曾經被針刀治療過,那個ㄎㄚㄘㄎㄚㄘ的聲音,讓人在午夜夢迴時無法忘懷。
在中醫來說,有沒有可以麻醉的藥物來減緩針刀的疼痛呢?過去中醫其實有一些麻醉藥,但是現代都棄用了。在最早的中醫記錄了這個,「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為止。」就是用烏頭酒。而在後漢書當中提到「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前洗,除去疾穢……」,這是在說,如果有一些問題是在身體內的,針和藥無法治療,要先用酒搭配服用麻沸散,可以造成昏睡沒有感覺,在進行治療時也不會知覺。聽到這個,是不是跟現代的麻醉藥很像呢?但是麻沸散的組成並沒有流傳下來,可能是因為動亂的時代,又或是中醫外科太難,無法將技術傳承下來。
主要中藥的麻醉配方會採用洋金花、火麻花、烏頭、蟾酥散......在最早的紀錄「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為止。」「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藥」此處用烏頭,然後劑量是以一杯為單位,一直喝到不痛。「「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傷人,山茄花、火麻花……采後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一錢,茶酒任下。一服後即昏睡」在此處用洋金花、和火麻花,火麻花其實就是現在講的大麻花,所以在很久以前大麻就是中醫的用藥了。
這些中醫的麻醉用藥也是致幻劑的成份,在一些宗教儀式的過程中也會使用,進而感覺到神靈附體,或是靈魂出竅的感覺。在本草綱目提到「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神農本草也提到「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可以知道藥物的使用就是雙面刃,使用的好就是止痛麻醉藥,反面的使用可能就會變成迷幻藥。
中醫應該是要與時俱進的,古代的中醫就已經有麻醉藥也會進行外科手術,但到了現代幾乎沒使用這些藥物了,其實所有的藥物都有毒性,差別只是在劑量的多寡和使用的方式,這是一塊被遺忘的禁區阿!但是如果真的很怕痛,在做針刀的時候還是可以用其他的頭針、體針和藥物來幫助緩解這些疼痛阿。
「古有關公刮骨療傷,今有中醫針刀治痛」。醫生,小針刀會痛嗎?可以幫我打麻醉嗎?小針刀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在治療疼痛的問題小針刀有他卓越的效果,其實每次病人在針刀時的感受,我最了解,因為我也曾經被針刀治療過,那個ㄎㄚㄘㄎㄚㄘ的聲音,讓人在午夜夢迴時無法忘懷。
在中醫來說,有沒有可以麻醉的藥物來減緩針刀的疼痛呢?過去中醫其實有一些麻醉藥,但是現代都棄用了。在最早的中醫記錄了這個,「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為止。」就是用烏頭酒。而在後漢書當中提到「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前洗,除去疾穢……」,這是在說,如果有一些問題是在身體內的,針和藥無法治療,要先用酒搭配服用麻沸散,可以造成昏睡沒有感覺,在進行治療時也不會知覺。聽到這個,是不是跟現代的麻醉藥很像呢?但是麻沸散的組成並沒有流傳下來,可能是因為動亂的時代,又或是中醫外科太難,無法將技術傳承下來。
主要中藥的麻醉配方會採用洋金花、火麻花、烏頭、蟾酥散......在最早的紀錄「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為止。」「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藥」此處用烏頭,然後劑量是以一杯為單位,一直喝到不痛。「「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傷人,山茄花、火麻花……采後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一錢,茶酒任下。一服後即昏睡」在此處用洋金花、和火麻花,火麻花其實就是現在講的大麻花,所以在很久以前大麻就是中醫的用藥了。
這些中醫的麻醉用藥也是致幻劑的成份,在一些宗教儀式的過程中也會使用,進而感覺到神靈附體,或是靈魂出竅的感覺。在本草綱目提到「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神農本草也提到「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可以知道藥物的使用就是雙面刃,使用的好就是止痛麻醉藥,反面的使用可能就會變成迷幻藥。
中醫應該是要與時俱進的,古代的中醫就已經有麻醉藥也會進行外科手術,但到了現代幾乎沒使用這些藥物了,其實所有的藥物都有毒性,差別只是在劑量的多寡和使用的方式,這是一塊被遺忘的禁區阿!但是如果真的很怕痛,在做針刀的時候還是可以用其他的頭針、體針和藥物來幫助緩解這些疼痛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