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怕少壯 棍怕老郎】
這個標題和內容好像沒什麼關係,但是以前讀學士後中醫的時候,都會打趣的說,一畢業就變老中醫了。開始看病以後才知道,當老中醫是多好的一件事。有時候患者走進診間可能會問:醫師你幾歲阿,怎麼這麼年輕。聽了雖然心中會偷笑一下,感謝媽媽生的好,但有時候會覺得是患者的一種不信任的表現。但在去年聽過一個患者說過:「醫師,說你年輕不是不信任你,有的時候年輕才會有熱情、才會學習新的技術。」從此我就覺得只要能好好的用自己的醫療能力治療病人,年不年輕也沒有這麼重要了。但我覺得會被說看起年輕都是因為戴口罩,大腦會習慣把看不到的東西理想化,所以以前實習的同學說:「你以後看病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回到正題,看起來年輕,要怎麼做呢?
皮膚的老化是影響外表最重要的因素,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在25歲之後就會開始慢慢的老化。把皮膚的老化分成成幾種原因:
1.水份含量減少:皮膚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分泌下降,兩者都會讓皮膚的含水下降。水份源頭跟喝進去的水有關係,皮膚內也有一些小分子會幫助儲存水份,再來就是皮脂腺會分泌一層膜讓水分不要過度散失,如果三者出現問題皮膚會更容易乾燥、脫屑、產生小細紋。
2.膠原蛋白減少:纖維母細胞製造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的能力下降。膠原蛋白像是鋼筋,彈力纖維像是水泥,膠原蛋白提供機械強度,使細胞附著生長於其間。膠原蛋白流失後,皮膚會變薄,彈力纖維流失後,皮膚失去彈性。同時皮下脂肪也會慢慢流失,使得皮膚看起來凹陷,不再飽滿。
3.循環下降:隨著年齡的增加,細胞新陳代謝下降,如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抽煙等等原因都會讓新陳代謝下降更快。隨著新陳代謝下降,皮膚的循環也會下降,更容易造成組織慢性發炎、皮膚營養不良、代謝產物排除下降,更會加速皮膚的老化。
中醫怎麼看呢?在內經中有一段話:「歧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簡單的說就是女生在十四歲的時候天癸至開始有月經,可以開始懷孕生小孩。到了21歲腎氣發展完成,智齒都長完了。28歲是最強盛的時候,跟現代醫學說所的27歲以後開始出現退化基本上是一樣的意思。在35歲,因為陽明脈衰(通過臉部的一條經絡),開始出現臉色憔悴、在古代是形容枯槁的意思、頭髮開始慢慢掉落。到了42歲臉就完全老化了,頭髮會開始變白,到了49歲,太衝脈衰,開始慢慢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內經又提到:「心主血脈,其華在面。」簡單的說中醫認為循環會影響臉色,氣血津液的充盛和臟腑功能的健全都會跟皮膚有關係。
在傳統中醫會用面脂(豬油和一些中藥)來當耐老方,其實也就是現在的乳液。再來中藥記載會有一些中藥可以輕身、耐老的,大都是滋潤肝腎陰、補養氣血的藥,可以讓面部循環增加,保持臉色紅潤、讓肌肉豐潤、毛髮潤澤。除了藥物以外,可以用針灸,疏通經絡,並以解剖為基礎,可以對不同深度做刺激,從表皮、真皮、筋膜、到肌肉。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增生,使血液循環增加,增加皮膚組織的修復能力。總而言之,中醫就是致中和,每個年紀都有不同的美,調整好生活習慣、做好防曬保濕、避免甜食、多運動,維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