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拳怕少壯 棍怕老郎】-中醫。老化。美顏針

【拳怕少壯 棍怕老郎】
這個標題和內容好像沒什麼關係,但是以前讀學士後中醫的時候,都會打趣的說,一畢業就變老中醫了。開始看病以後才知道,當老中醫是多好的一件事。有時候患者走進診間可能會問:醫師你幾歲阿,怎麼這麼年輕。聽了雖然心中會偷笑一下,感謝媽媽生的好,但有時候會覺得是患者的一種不信任的表現。但在去年聽過一個患者說過:「醫師,說你年輕不是不信任你,有的時候年輕才會有熱情、才會學習新的技術。」從此我就覺得只要能好好的用自己的醫療能力治療病人,年不年輕也沒有這麼重要了。但我覺得會被說看起年輕都是因為戴口罩,大腦會習慣把看不到的東西理想化,所以以前實習的同學說:「你以後看病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回到正題,看起來年輕,要怎麼做呢?
皮膚的老化是影響外表最重要的因素,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在25歲之後就會開始慢慢的老化。把皮膚的老化分成成幾種原因:

1.水份含量減少:皮膚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分泌下降,兩者都會讓皮膚的含水下降。水份源頭跟喝進去的水有關係,皮膚內也有一些小分子會幫助儲存水份,再來就是皮脂腺會分泌一層膜讓水分不要過度散失,如果三者出現問題皮膚會更容易乾燥、脫屑、產生小細紋。
2.膠原蛋白減少:纖維母細胞製造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的能力下降。膠原蛋白像是鋼筋,彈力纖維像是水泥,膠原蛋白提供機械強度,使細胞附著生長於其間。膠原蛋白流失後,皮膚會變薄,彈力纖維流失後,皮膚失去彈性。同時皮下脂肪也會慢慢流失,使得皮膚看起來凹陷,不再飽滿。
3.循環下降:隨著年齡的增加,細胞新陳代謝下降,如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抽煙等等原因都會讓新陳代謝下降更快。隨著新陳代謝下降,皮膚的循環也會下降,更容易造成組織慢性發炎、皮膚營養不良、代謝產物排除下降,更會加速皮膚的老化。
中醫怎麼看呢?在內經中有一段話:「歧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簡單的說就是女生在十四歲的時候天癸至開始有月經,可以開始懷孕生小孩。到了21歲腎氣發展完成,智齒都長完了。28歲是最強盛的時候,跟現代醫學說所的27歲以後開始出現退化基本上是一樣的意思。在35歲,因為陽明脈衰(通過臉部的一條經絡),開始出現臉色憔悴、在古代是形容枯槁的意思、頭髮開始慢慢掉落。到了42歲臉就完全老化了,頭髮會開始變白,到了49歲,太衝脈衰,開始慢慢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內經又提到:「心主血脈,其華在面。」簡單的說中醫認為循環會影響臉色,氣血津液的充盛和臟腑功能的健全都會跟皮膚有關係。
在傳統中醫會用面脂(豬油和一些中藥)來當耐老方,其實也就是現在的乳液。再來中藥記載會有一些中藥可以輕身、耐老的,大都是滋潤肝腎陰、補養氣血的藥,可以讓面部循環增加,保持臉色紅潤、讓肌肉豐潤、毛髮潤澤。除了藥物以外,可以用針灸,疏通經絡,並以解剖為基礎,可以對不同深度做刺激,從表皮、真皮、筋膜、到肌肉。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增生,使血液循環增加,增加皮膚組織的修復能力。總而言之,中醫就是致中和,每個年紀都有不同的美,調整好生活習慣、做好防曬保濕、避免甜食、多運動,維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響胸推的魔鬼。中醫。手腕痛。針灸。TFCC。三角纖維軟骨

你有在運動後出現手腕疼痛的經驗嗎?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損(TFCC),這是一個健身初學者一直到進階者都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僅影響訓練,日常生活一動到手就痛也很困擾。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主要是穩定橈尺關節與尺側腕關節的重要結構。最常見是在跌倒時手掌撐地伴隨手臂扭轉,或是在突然提重物手腕受力而受傷。常見的胸推動作、滑輪下拉、上博都有可能造成三角纖維軟骨受損。又因此處循環不好,癒合的時間會拉得很長。 三角纖維軟骨受損的疼痛主要會集中在手腕的小指側(尺側),在按壓尺骨小頭的時候更痛(Fovea sign),休息與保護是對三角纖維軟骨疼痛最好的方式。一開始要避免手臂旋前與旋後(手心朝上和手心朝下的動作),手腕後伸(向手背)或是尺偏(向小姆指),在運動時要用手腕護具或貼紮來保護。最好可以等到都不痛了再運動才可以避免他發作! 在中醫會用一些正骨手法讓腕關節的張力復正,只做尺側的關節通常效果不好,要連橈側的關節一起調整。再並用針灸在小腸經上做治療,但除了小腸經以外,我還會在三焦經和大腸經上尋找疼痛點,為什麼呢?因為橈尺關節的旋轉不穩定,就像翹翹板一樣,除了遠端受傷,近端同時也會受到影響。在治療後最好能持續保護固定關節直到2-4週無疼痛,再繼續進行重量訓練才不容易再讓他發作。

兩腳強、三腳勇。陰萎、陽萎、勃起功能障礙。中醫。運動。

又到了每日一字的時間:「兩腳強、三腳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最近在日本的一個研究認為步距跟勃起功能障礙(以下簡稱ED)有相關,其實就是在講這個。ED是怎麼了?中醫怎麼看?怎麼改善? 首先要先了解ED,勃起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經控制,使血管舒張劑(一氧化氮、NO)於陰莖動脈和平滑肌內的濃度上升,造成動脈舒張,使海綿體充血;坐骨海綿體肌和球海綿體肌(骨骼肌)會壓迫陰莖海綿體的靜脈,限制血液流出,增加勃起的硬度。而勃起功能障礙是指陰莖在性行為期間無法勃起或維持勃起(也就是所謂的陽萎),主要原因分成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常見和心血管疾病因子的相關性很高,像是肥胖、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缺乏運動、糖尿病,抽煙等等。 在一些國外的統計有1/3的男性有有中到重度的ED,而這些人多是因1.年紀因素 2.抽煙 3.高血壓 4.糖尿病 5.慢性腎臟病 6.肥胖 7.心理因素 8.心血管疾病史。研究認為ED在中老年人較易發生,是會降低其生活的質量。 而這些問題都是無法治療的嗎?回到前面提到的基本生理 1.神經興奮 2.血管舒張劑 3.盆底肌肉壓迫靜脈限制血液流出。只要能讓這些因素改善,就有機會改善ED。西醫最常使用的威爾鋼就是利用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來讓NO代謝的比較慢,能暫時恢復充血的功能,但是對於血管是沒有治療的效用的。但研究認為運動是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功能並增加血管舒張劑產生,所以運動反而被認為是改善血管因素ED中最好的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恢復勃起功能,對於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都是有幫助的。 在統計中認為有持續的運動,無論是有氧或是阻力運動都可以。只要有足夠的強度就可以減少ED的機率,統計上認為會有14%-86%的改善。建議要有1.每週4次的運動,持續40分鐘的運動強度為中度至高強度(40%-70%的最大心率)。每週160分鐘,持續6個月,就有助於減少因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代謝症候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勃起問題。如果可以運動到一週200-300分鐘,對於ED的改善效果更好。也有研究認為阻力訓練和格鬥運動訓練是可以增加睪固酮。相反的在一些研究也比較了一些耐力型的運動員(如長跑、腳踏車),血中的睪固酮是較低的,同時也會影響性慾,但是不一定會ED。研究認為只要超過最大攝氧量的70%的運動強度,持續時...

中醫、小針刀、止痛、肌腱炎、五十肩、腰痛、下背痛、神經痛、沾黏

你聽過小針刀嗎?在google打上小針刀,大多是出現這些句子「小針刀是將中醫傳統針刺療法與現代解剖知識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醫療技術,主要是治療疼痛問題,損傷小、效果快。」。但是這一段話,能讓人了解多少呢? 小針刀顧名思義,就是小針在頂端有刀,因其尖端銳利,進皮後可以在組織做切割,和一般所使用的毫針有什麼不同,一般把針灸針用顯維鏡放大來看,針頭像是V字,而小針刀的針頭放大來看就像I字,前端是刃面。 針刀是現代發明嗎?其實在古代就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曰:「九針之名,各不同形......圓利針者,大如氂,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病痹氣暴發者,取以圓利針」。簡單的說在古代的針灸中,不是只有現在所用的豪針(一般所見之針灸針),還有許多各種不同的治療器具,當中「圓利針」就是現在所稱的小針刀,而他治療的就是疼痛問題。 中國有位黃教授說:「針灸學其實就是古代的解剖學」,從骨度分寸法(用身體的長短來表示穴道的位置)、體表標誌法(用身體較為突出的部位當成定位的位置)其實都是表面解剖學的應用,表面解剖學會應用在外科學開刀前的體表標誌、一直到注射時所使用的體表定位。從物理治療所學的表面解剖一直到接觸了醫學影像超音波後,除了體表的定位,更了解深度定位的重要性,慢慢覺得中醫所記載的文字都是有道理的。 小針刀也可像針灸針一樣用來針刺穴位,因針體比針灸針稍粗,刺激作用更強「 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在中國的研究,針刀可以 鬆解軟組織粘連和纖維化疤痕,解除病變局部血管神經的壓迫和牽拉,消除物理性的致痛因素, 改善局部血流,局部代謝物和其他化學致痛性運至迴圈血液,增加代謝。 消除病理性應力,使軟組織病理負荷減小或消除,進一步減輕 疼痛 。 針刀後 產生新的損傷, 因循環改善和功能恢復,刺激下又可啟動膠原纖維分解使 形成粘連和疤痕化的 碎片被細胞吞噬和溶解,改善 血管神經卡壓的情況 。 由於組織張力鬆解後使肌張力消除,配合推拿正骨手法,可以使關節結構的功能得到調整。 要注意的禁忌症: 1. 有凝血異常,容易出血傾向,如:血友病或服用抗凝血製劑者。 2. 局部有傷口潰爛,肌肉壞死及蟹足腫體質者  3. 懷孕妊娠者。  4. 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 5. 有糖尿病史者。 「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