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9的文章

【拳怕少壯 棍怕老郎】-中醫。老化。美顏針

【拳怕少壯 棍怕老郎】 這個標題和內容好像沒什麼關係,但是以前讀學士後中醫的時候,都會打趣的說,一畢業就變老中醫了。開始看病以後才知道,當老中醫是多好的一件事。有時候患者走進診間可能會問:醫師你幾歲阿,怎麼這麼年輕。聽了雖然心中會偷笑一下,感謝媽媽生的好,但有時候會覺得是患者的一種不信任的表現。但在去年聽過一個患者說過:「醫師,說你年輕不是不信任你,有的時候年輕才會有熱情、才會學習新的技術。」從此我就覺得只要能好好的用自己的醫療能力治療病人,年不年輕也沒有這麼重要了。但我覺得會被說看起年輕都是因為戴口罩,大腦會習慣把看不到的東西理想化,所以以前實習的同學說:「你以後看病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回到正題,看起來年輕,要怎麼做呢? 皮膚的老化是影響外表最重要的因素,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在25歲之後就會開始慢慢的老化。把皮膚的老化分成成幾種原因: 1.水份含量減少:皮膚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分泌下降,兩者都會讓皮膚的含水下降。水份源頭跟喝進去的水有關係,皮膚內也有一些小分子會幫助儲存水份,再來就是皮脂腺會分泌一層膜讓水分不要過度散失,如果三者出現問題皮膚會更容易乾燥、脫屑、產生小細紋。 2.膠原蛋白減少:纖維母細胞製造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的能力下降。膠原蛋白像是鋼筋,彈力纖維像是水泥,膠原蛋白提供機械強度,使細胞附著生長於其間。膠原蛋白流失後,皮膚會變薄,彈力纖維流失後,皮膚失去彈性。同時皮下脂肪也會慢慢流失,使得皮膚看起來凹陷,不再飽滿。 3.循環下降:隨著年齡的增加,細胞新陳代謝下降,如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抽煙等等原因都會讓新陳代謝下降更快。隨著新陳代謝下降,皮膚的循環也會下降,更容易造成組織慢性發炎、皮膚營養不良、代謝產物排除下降,更會加速皮膚的老化。 中醫怎麼看呢?在內經中有一段話:「歧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 ,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簡單的說就是女生在十四歲的時候天癸至開始有月經,可以開始懷孕生小孩。到了21歲腎氣發展完成,智齒都長完了。28歲是最強盛的時候,跟現代醫學說所的27歲以後開始出現退化基本上是一樣的意...

【心痛的感覺】中醫。胸痛。肌筋膜症狀群。

【心痛的感覺】 下列何者有胸痛的感覺? A. 氣胸 B. AMI(急性心肌梗塞) C.CAD(心血管疾病) D. 戀愛 E.以上皆是   這是以前學校的考題,看到這問題完全不考慮,直接選E,但是考試的題目總是特別簡單,到了臨床各種奇形怪狀的病人都有可能。如果就這個題目我們會遇到那些病人呢? A.急性氣胸,目前還沒在門診遇過,但是在急診外放訓練的時候倒是看過幾個被針灸後出現氣胸(P.S最近遇到一個氣胸切除肺葉,結果切除側的胸闊呼吸動作是很差的,造成對側胸闊需要過度用力,誘發附近的斜方和頸前肌群的緊張。這倒是滿有趣的) B.AMI基本上在診所應該不大容易遇到,除非原本就有問題,不然中醫的溫和治療應該是不大會有誘發AMI的可能,如果真的遇到了,立馬CPR,等救護車到來。 C.CAD,這個在中醫診間應該不少,現代人吃的好又少運動,常常都會有心臟問題,平常在吃飽或是運動後會出現心絞痛的情況。基本上有關心病人狀態,定期回診治療,應該都算安全。 D.戀愛,這個應該很痛喔,但是我我可能無法治療這個問題。   中醫門診很常遇到一些胸痛的病人,在中醫會怎麼去看這些問題呢?最近有個病人,左胸痛,左側下巴也痛,第一直覺是問他有沒有心臟病。病人說他也去各大醫院檢查過了,並沒有心臟病問題。問上下樓梯也不會特別不舒服,也排除一些心臟病的可能,也不是瘦瘦高高的比較不會有自發性氣胸,誘發這個胸痛常常是在坐著低頭工作的時候。幫他做了一些檢查,頸部動作受限,給與壓力測試造成頸部疼痛陣發至頸背與下巴。那胸口的疼痛那裡來的呢?這個是一個很常被忽略掉的問題,就是斜角肌的轉移疼痛。   中醫的說法是說手陽明經絡,會從第二手指,往上一直走走到手臂前面,再走到肩,走到鎖骨前往上,他的分支會往下走,剛好也是走到胸口。患者因為工作原因常常會低著頭,大家可以試看看,坐著低頭的時候呼吸是不是會變的比較困難,所以唱歌要飆高音要站起來。低頭時胸闊活動受到限制,前側的筋膜縮短也會讓膈肌沒辦法正常的收縮,會誘發其他吸氣的肌肉,可能會造成斜角肌過度緊繃,除了單純的手痛胸口痛,有的人甚至因為這個原因造成胸廓出口症候群。知道原因後,治標要先治本,矯正姿勢,避免過度聳肩式呼吸,再對手陽明經絡進行治療。莊子曾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可能也是遇到這些人喔。

【關於好朋友的兩三件事】中醫。月經。運動員三聯症。

【關於好朋友的兩三件事】 在運動風氣的盛行後,有的女生說運動之後,月經變的很順,以前會痛的現在都不痛了,好像吃了什麼補藥一樣;但是有的卻說運動之後月經反而變亂了,為什麼呢?記得以前在學校讀書, 老師:中醫是什麼? 學生:中國傳統醫學。 老師:那我們現在在台灣,應該叫台醫阿! 學生:......│││。 老師:中醫是致中和的意思。 什麼叫做致中和,簡單的說就是陰平陽秘,換成白話文就是陰陽最適當的平衡狀態。 其實中醫就是希望人是在一個變動的環境下能維持著恆定的生存著,跟著四時的變化改變生活作息、吃著當季當地產的食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扯遠了,回到正題。在古時描述月經:「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行,與之相符」。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但中醫認為女人是"血"做的,這個血會跟據月的盈虧,如同潮汐一樣,一個月一次,那好朋友為什麼會遲到呢? 中醫認為「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這個意思就是說要有足夠的腎氣,當天癸(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關的物質)到了,然後精、血、津、液充沛,經脈通順才能讓月經準時的出現。簡單的說就是氣血充盛月經才會正常的來,那什麼叫做氣?血?,氣在中醫是一種能量的表現,血是一種物質的表現。那在一些熱愛運動女性身上,為什麼月經會不準時呢?不是都說運動對身體好,氣血才會足夠嗎?其實中醫有提到五勞就是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不愛動的人傷氣、太愛動的人會傷筋,又傷骨。很矛盾的中醫理論吧,但是回到一開始說的"致中和",其實過度運動在中醫會造成虛勞的症狀,如果攝取的食物又太少連氣血生化之源都被阻斷了好朋友怎麼會準時來找妳呢。 在女性運動員身上,體脂肪是一個很好的月經預測指標,如果體脂肪到20%以下了,很有可能會造成月經異常。同時又跟攝取的能量有關,如果攝取的能量太少,平常運動的強度又太大,人體根本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讓身體正常運轉,女性荷爾蒙也會因此下降,會造成月經週期受影響,但是女性荷爾蒙下降不只月經會受影響,也會讓骨質密度下降。連車都要加油才會跑,看完了這些,知道動吃動吃的重要性了吧!動了就要吃,吃了太多就去運動,維持平衡才是健康的第一要點。 ...

「硬舉」之你下背痛了嗎?中醫。治療下背痛。針灸

【聖誕樹上的刺】   近年來健身風氣盛行,健身三大經典動作你知道幾個呢?除了大家都只知道的馬甲線、人魚線、鯊魚線。今天要來拔聖誕樹上的刺,什麼?聖誕樹上面有刺嗎?   在健身經典三大動作「胸推、深蹲、硬舉」當中,訓練背部肌群最重要的就是硬舉。硬舉主要可以強化身體後側的肌群,如:臀大肌、股二頭肌、下背部肌群。那什麼是聖誕樹呢?見圖,他是豎脊肌,擴背肌,和胸腰筋膜圍繞而形成的部位,是一個比馬甲線或人魚線更難得到的健身成就。  硬舉雖然可以訓練背部肌群,同時也造成很多人下背痛的原因之一,當背痛時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有的更嚴重的會麻到腳伴隨下肢無力感,這就是聖誕樹上的刺了。   為什麼會造成這些問題呢?現代人久坐造成臀肌無力,多使用彎腰來代替髖動作,而在硬舉時是以髖部動作為主(髖絞鍊),而不是平常比較常使用的彎腰、或是膝蓋伸直的動作(深蹲到站起)。所以在硬舉時如果維持了日常生活的錯誤習慣,都可能造成運動傷害的發生。相對的學習硬舉可以學習使用髖部出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穩定下背,避免做出傷害下背的姿勢,更能保護好你的腰。 這一段時間來,因為硬舉而下背痛的看到好幾個,可能有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下肢麻、無力;或是硬舉後胸腰筋膜受傷,局部疼痛伴隨上肢動作誘發腰痛;或是硬舉後局部下背刺痛感,單點壓痛,不適感可能傳到腳;更嚴重的是在硬舉後出現跛行。 【聖誕樹,種起來】   上一次講到硬舉之後,大家會對硬舉感到害怕嗎?硬舉是一個需要多次學習的動作,除了基本的核心穩定的力量,再來主要的背後肌群發力,一直到動作的連貫性,不管是初學者,甚至連可以舉起將近兩百公斤的壯漢們都有可能因為硬舉而造成背痛。但是練起來以後對於預防下背痛是很好的一個運動。就像雙面刃一樣,成功的使用他就是利器,錯誤的使用他,就會刺傷自己。 硬舉的網路教學影片實在太多了,可以挑個巨巨或是水水的影片都教的很好,但是其實重點都在幾個。就用國小生的作文起、承、轉、合來看吧 1. 起:預備位置,將後側線繃緊: 以傳統式硬舉為例,雙腳站立找到重心,雙腳打開的距離多是髖關節的寬度。槓子會放在腳的中心,靠近脛骨。之後就是肩胛用力,手打直,就像拉一條橡皮筋一樣,把他拉緊之後才能讓力量連續,要感受從腳傳到背部的張力。 2. 承:穩定的核心力量才能讓力量從腳傳...

健人的勳章,你拿到了嗎?肩鎖關節痛。中醫。針灸

  記得剛開始練健身的時候,每天都在跟朋友比重量,做著做著胸推到一百公斤後卻在一次的車禍後一切跌回谷底。後來再慢慢訓練的過程中,有一天卻突然出現肩膀疼痛的問題。痛在鎖骨最外緣連到肩峰的地方,平常就是酸酸的,做胸推的時候特別不舒服,把手搭到對側的肩膀的時候(水平內收)也會造成疼痛,有一天掃超音波看到自己的肩鎖關節處有過寬的關節面並有不均勻的骨表面,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呢?   肩鎖關節位於肩胛骨和鎖骨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在肩膀最外緣的突起處再往內約1-2公分。在這裡的疼痛叫做肩鎖關節疼痛。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比這個更進一步的叫做「鎖骨遠端骨溶解」aka「舉重員的肩膀」。這個問題在肩鎖關節周圍會有壓痛,可能只有在運動時才感到疼痛、休息就不痛了,嚴重一點的持續會有發炎性的疼痛和腫脹,晚上側睡壓到也會痛。遠端鎖骨溶解是運動後造成持續的小骨折和損傷,在修復過程而造成慢性發炎無法順利癒合。最常見於舉重員或大重量臥推的巨巨身上,但是新手村的人就不會遇到這個問題嗎? 在肩膀活動的時候,肩鎖關節是有些微的動作,在臥推期間如果手肘落在身體平面以下,造成肩部過度伸展,在離心階段加上支撐重量會造成肩鎖關節的過度張力,對肩鎖關節造成微小傷害,持續的傷害慢慢的就會變成遠端鎖骨溶解。有那些動作可能會造成這個問題呢?「胸推、扶地挺身、雙槓撐體、過頭動作上舉、胸部飛鳥」,是不是很常做的一些動作呢?   知道了這些問題怎麼產生以後,要治療就會簡單一點了。第一步修正動作,可以踩用減少握槓的間距(小於肩寬的1.5倍),再來在臥推時可在胸前墊4-6公分的毛巾,讓下降階段停止在胸前方4至6公分。第二步讓肩膀關節的動作能正常活動,肩膀能正常的出力才能有良好的動作,除了肩鎖關節、胸鎖關節或是盂肱關節也是很重要的。鎖骨是一根翹翹板,除了肩鎖關節出現問題,胸鎖關節也是需要一起處理的。我會局部針灸,平衡肩鎖關節附近張力,主要會取用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的穴道,再來用會徒手整復調整附近關節的動作。如果不怕痛,小針刀在處理慢性發炎的疼痛是很有效的,可以破壞附近的纖維化組織讓局部血流增加,創造一個好的修復環境。

影響胸推的魔鬼。中醫。手腕痛。針灸。TFCC。三角纖維軟骨

你有在運動後出現手腕疼痛的經驗嗎?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損(TFCC),這是一個健身初學者一直到進階者都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僅影響訓練,日常生活一動到手就痛也很困擾。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主要是穩定橈尺關節與尺側腕關節的重要結構。最常見是在跌倒時手掌撐地伴隨手臂扭轉,或是在突然提重物手腕受力而受傷。常見的胸推動作、滑輪下拉、上博都有可能造成三角纖維軟骨受損。又因此處循環不好,癒合的時間會拉得很長。 三角纖維軟骨受損的疼痛主要會集中在手腕的小指側(尺側),在按壓尺骨小頭的時候更痛(Fovea sign),休息與保護是對三角纖維軟骨疼痛最好的方式。一開始要避免手臂旋前與旋後(手心朝上和手心朝下的動作),手腕後伸(向手背)或是尺偏(向小姆指),在運動時要用手腕護具或貼紮來保護。最好可以等到都不痛了再運動才可以避免他發作! 在中醫會用一些正骨手法讓腕關節的張力復正,只做尺側的關節通常效果不好,要連橈側的關節一起調整。再並用針灸在小腸經上做治療,但除了小腸經以外,我還會在三焦經和大腸經上尋找疼痛點,為什麼呢?因為橈尺關節的旋轉不穩定,就像翹翹板一樣,除了遠端受傷,近端同時也會受到影響。在治療後最好能持續保護固定關節直到2-4週無疼痛,再繼續進行重量訓練才不容易再讓他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