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邊痛痛的!一個讓人難以啟齒的問題,但如果痛到走路都沒力、痛到影響生活的時候還是不得不來看醫生,這就是海邊痛(「骱邊」的台語發音有點像是海邊),也就是腹股溝疼痛,有那些原因可能會造成腹股溝疼痛呢?
腹股溝疼痛是什麼?
腹股溝的疼痛其實有很多可能,需要鑑別問題在那才能做出正常的治療。因為在腹股溝區域有很多結構,可能是內收肌群,腰大肌群,疝氣,髖關節,腰神經,甚至是直腸或是睪丸的轉移痛。而這些問題表現症狀是非常相似的,所以診斷上都要納入考量。以下所舉的例子都是以肌肉骨骼為例。
那些人容易有這個問題呢?
經過統計,冰上曲棍球和足球運動員較容易出現內收肌的拉傷,舉重和阻力訓練都有可能造成疼痛。臀肌無力,或是訓練的動作不夠熟悉都可能會讓受傷機率上升。
通常都是那裡受傷?怎麼受傷的呢?
最常見的腹股溝疼痛是內收肌拉傷,內收肌在收縮時會使腿回到身體的中線,可以幫助穩定臀部、身體並阻止大腿過度伸展。最常見受傷的動作是當髖部在外旋,後伸,外展的動作下快速用力時,但又被拉長,簡單的說就是內收肌在離心收縮,(想像一下,足球員踢球的動作),或是在側步移動時,突然的改變運動方向。隨著每次拉傷,肌力變弱,進一步受傷的風險就會增加。常見受傷的地方會發生在肌腱和肌肉連接處,這是肌腱最弱的地方。
拉傷的症狀有那些呢?
1. 疼痛。(按壓內收肌腱或是恥骨會產生疼痛,有人的痛會延伸到膝蓋)。
2. 大腿力量下降,內收動作伴有疼痛。
3. 局部腫脹
4. 行走或跑步困難
腹股溝拉傷以後要怎麼辦呢?
腹股溝拉傷的症狀可能從輕到重,視損傷程度而定,急性損傷通常位於肌腱連接處,而慢性損傷則位於恥骨的始點處。最嚴重的撕裂可能要考慮開刀修補。
受傷的分級如下:
一級:有疼痛但力量損失最小且運動限制最小(可能會有小範圍的局灶性破壞,超音波下會有血腫,或是筋膜附近積液)。
二級:肌肉力量下降,但功能並未完全喪失。
三級:肌肉單元完全撕裂合併肌肉功能喪失。常見完全斷裂後肌肉會回縮。
受傷以後要怎麼辦呢?切記所有的訓練的原則就是無痛。
急性期:訓練以低負荷,高重複的動作為主。
1. 休息(24-48小時),壓迫,抬高
2. 輕度的按摩
3. 無痛肌肉激活(膝屈曲時內收)
4. 在無疼痛的範圍下做髖關節被動運動
5. 不負重的髖部漸進式阻力訓練
6. 無重力作用下做髖關節向心內收
亞急性:被動運動範圍可與健側相同,內收肌力量至少為同側外展肌的75%
1. 單腳站立訓練
2. 在重力作用下做向心內收
3. 象撲式蹲
4. 滑板訓練(左右象限)
怎麼治療和預防?
1. 內收肌力量:內收肌受傷肌力下降相關,內收和外展肌群的力量比如果<80%,會讓受傷的機率上升。
2. 髖關節旋轉角度:髖關節角度受限也是一個危險的受傷因素。髖關節旋轉的角度<85°也是腹股溝疼痛發生的危險因素
治療如果只是單純的按摩,牽拉和物理性療法對治療慢性腹股溝疼痛效果不佳,要採用漸進式的內收和外展肌力訓練,和平衡訓練,強化核心肌群和骨盆肌群的本體感覺訓練。
中醫怎麼看?
從經絡循行的角度,足陽明經筋「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于髀,聚于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有問題會出現「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頹疝,腹筋急」。足厥陰之筋「結于內踝之前,上循脛,結內輔骨之下,上循陰股,結于陰器,絡諸筋」有問題會有「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于內則不起,傷于寒則陰縮入」足少陰筋「結于踵,與足太陽之筋合,而上結于內輔骨之下,并太陰之經而上,循陰股,結于陰器,循膂內挾脊」有問題會有「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足陽明經筋提到髖前痛,腹部、小腿肌肉痙攣,以現代的筋膜學來看腹肌跟內收肌的筋膜會有相連,會往上連到橫膈膜,足厥陰經筋受傷甚至可能陽萎!!而足少陰經筋與現代的腰大肌的走向是很相似的,會從股骨連至腰椎而造成腰部的問題。
此三條經筋的描述都與鼠蹊部疼痛相關,針灸可以選擇經筋循行處,針刀可以直接在肌腹上做撥法,在肌腱上做切法,除此之外動態拉伸,核心強化和骨盆周圍肌肉訓練都很重要。
--
針刀在這裡要特別小心切到股神經和股動脈,有被我治療過的都知道,在治療前都會先確定一下動脈位置,不是在吃豆腐喔!
#海邊痛
#鼠蹊部疼痛
#腹股溝疼痛
#中醫
腹股溝疼痛是什麼?
腹股溝的疼痛其實有很多可能,需要鑑別問題在那才能做出正常的治療。因為在腹股溝區域有很多結構,可能是內收肌群,腰大肌群,疝氣,髖關節,腰神經,甚至是直腸或是睪丸的轉移痛。而這些問題表現症狀是非常相似的,所以診斷上都要納入考量。以下所舉的例子都是以肌肉骨骼為例。
那些人容易有這個問題呢?
經過統計,冰上曲棍球和足球運動員較容易出現內收肌的拉傷,舉重和阻力訓練都有可能造成疼痛。臀肌無力,或是訓練的動作不夠熟悉都可能會讓受傷機率上升。
通常都是那裡受傷?怎麼受傷的呢?
最常見的腹股溝疼痛是內收肌拉傷,內收肌在收縮時會使腿回到身體的中線,可以幫助穩定臀部、身體並阻止大腿過度伸展。最常見受傷的動作是當髖部在外旋,後伸,外展的動作下快速用力時,但又被拉長,簡單的說就是內收肌在離心收縮,(想像一下,足球員踢球的動作),或是在側步移動時,突然的改變運動方向。隨著每次拉傷,肌力變弱,進一步受傷的風險就會增加。常見受傷的地方會發生在肌腱和肌肉連接處,這是肌腱最弱的地方。
拉傷的症狀有那些呢?
1. 疼痛。(按壓內收肌腱或是恥骨會產生疼痛,有人的痛會延伸到膝蓋)。
2. 大腿力量下降,內收動作伴有疼痛。
3. 局部腫脹
4. 行走或跑步困難
腹股溝拉傷以後要怎麼辦呢?
腹股溝拉傷的症狀可能從輕到重,視損傷程度而定,急性損傷通常位於肌腱連接處,而慢性損傷則位於恥骨的始點處。最嚴重的撕裂可能要考慮開刀修補。
受傷的分級如下:
一級:有疼痛但力量損失最小且運動限制最小(可能會有小範圍的局灶性破壞,超音波下會有血腫,或是筋膜附近積液)。
二級:肌肉力量下降,但功能並未完全喪失。
三級:肌肉單元完全撕裂合併肌肉功能喪失。常見完全斷裂後肌肉會回縮。
受傷以後要怎麼辦呢?切記所有的訓練的原則就是無痛。
急性期:訓練以低負荷,高重複的動作為主。
1. 休息(24-48小時),壓迫,抬高
2. 輕度的按摩
3. 無痛肌肉激活(膝屈曲時內收)
4. 在無疼痛的範圍下做髖關節被動運動
5. 不負重的髖部漸進式阻力訓練
6. 無重力作用下做髖關節向心內收
亞急性:被動運動範圍可與健側相同,內收肌力量至少為同側外展肌的75%
1. 單腳站立訓練
2. 在重力作用下做向心內收
3. 象撲式蹲
4. 滑板訓練(左右象限)
怎麼治療和預防?
1. 內收肌力量:內收肌受傷肌力下降相關,內收和外展肌群的力量比如果<80%,會讓受傷的機率上升。
2. 髖關節旋轉角度:髖關節角度受限也是一個危險的受傷因素。髖關節旋轉的角度<85°也是腹股溝疼痛發生的危險因素
治療如果只是單純的按摩,牽拉和物理性療法對治療慢性腹股溝疼痛效果不佳,要採用漸進式的內收和外展肌力訓練,和平衡訓練,強化核心肌群和骨盆肌群的本體感覺訓練。
中醫怎麼看?
從經絡循行的角度,足陽明經筋「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于髀,聚于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有問題會出現「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頹疝,腹筋急」。足厥陰之筋「結于內踝之前,上循脛,結內輔骨之下,上循陰股,結于陰器,絡諸筋」有問題會有「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于內則不起,傷于寒則陰縮入」足少陰筋「結于踵,與足太陽之筋合,而上結于內輔骨之下,并太陰之經而上,循陰股,結于陰器,循膂內挾脊」有問題會有「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足陽明經筋提到髖前痛,腹部、小腿肌肉痙攣,以現代的筋膜學來看腹肌跟內收肌的筋膜會有相連,會往上連到橫膈膜,足厥陰經筋受傷甚至可能陽萎!!而足少陰經筋與現代的腰大肌的走向是很相似的,會從股骨連至腰椎而造成腰部的問題。
此三條經筋的描述都與鼠蹊部疼痛相關,針灸可以選擇經筋循行處,針刀可以直接在肌腹上做撥法,在肌腱上做切法,除此之外動態拉伸,核心強化和骨盆周圍肌肉訓練都很重要。
--
針刀在這裡要特別小心切到股神經和股動脈,有被我治療過的都知道,在治療前都會先確定一下動脈位置,不是在吃豆腐喔!
#海邊痛
#鼠蹊部疼痛
#腹股溝疼痛
#中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