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天在診間,看到一位特別的患者。一開始走入診間踏著蹣跚的步伐,走一走就喘,走到診間的椅子坐下以後還喘了一下才有辦法跟我說主訴。「醫師我晚上都睡不著。」,一開始簡單的問診以後,眉頭一皺,發現病情並不單純。
你覺得他只是失眠嗎?其實不是的,背後的病情才是更讓人擔心的。心臟衰竭佔了美國醫療預算的1~2%,死亡率20~25%,在台灣大概每十萬人口有三百人有這個問題,當中有三高或心臟疾病(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高血壓性心臟病)的人,都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心臟的功能是負責供應血液到全身的器官,如果功能下降,就稱為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很容易在一次一次的住院當中,造成功能越來越低下而死亡的。所以心衰竭是需要一個多學科的團隊來進行介入,除了評估主要病因,還要了解潛在加重的原因。患者通常有許多的複雜醫療問題,其中一些與慢性合併症有關。
最常見的症狀是什麼?
「疲倦、喘、水腫」
喘(呼吸急促)通常是最嚴重的症狀,約佔一半,而疲勞約佔三分之一,其餘是腫脹或浮腫。疲勞症狀嚴重者,改善幅度最小,通常治療一開始會給利尿劑減少心臟的負荷,之後會對於其他的慢性合併症(如(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高血壓性心臟病))進行治療。
依照紐約心臟協會標準委員會(NYHA)將心臟衰竭分為以下四級,等級越高越嚴重。
第一級:活動不受限制,普通活動時不會引起過度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第二級:活動輕度受限,從事日常活動(如爬樓梯、掃地等)尚可,但劇烈運動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胸悶或心絞痛。
第三級:活動明顯受限,但休息可緩解,從事日常輕微活動(如爬樓梯、掃地、刷牙)也會導致心悸、胸悶或心絞痛。
第四級:執行任何活動都會不舒服,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胸悶或心絞痛。
中醫怎麼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