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皮膚,疼痛,疤痕,針灸,中醫治療。

 皮膚的疤痕可能會造成疼痛嗎?


皮膚上的疤痕可能會導致局部或是遠處的問題。簡單的說只要當滑動不良就有可能限制組織的正常運動,進而產生異常的張力影響筋膜的連續。只要筋膜連續改變,就可能會造成張力改變或是慢性疼痛。


*皮膚的構造是怎樣呢?


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可以簡單的分為表皮層、基底膜與真皮層。而真皮可以分為乳頭狀層和網狀層。網狀真皮的特徵是緻密,不規則堆積的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和網狀蛋白。在網狀真皮損傷後,炎症持續時間和強度對會對於疤痕的發展有關。在真皮下面為皮下組織,其中有脂肪(可以用以隔熱防止熱量流失),筋膜層(皮膚相對於肌肉,腱和骨骼具有活動性)。皮膚包含許多神經受器,可以和自主神經系統、神經系統、運動受器交互作用。

*為什麼會"痛"呢?
神經整合各種感覺傳入或傳出(如:疼痛和觸覺),會聚後會從脊髓傳上大腦,當這些途徑的整合可能會使大腦產生錯覺。而這些錯縱複雜的神經網路,可以解釋為合複雜區域疼痛綜合證和纖維肌痛證除了疼痛,還可能會有一些交感神經的表現(如出汗、溫度改變、皮膚質地改變)。而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身體感覺區的改變(somatosensory map)與神經重複性的被活化或是廢用有關。



*什麼是筋膜呢?
筋膜是由膠原蛋白組成,包含了疏鬆和密集的纖維結締組織,是一個連續且立體的網路包覆並散布到全身。(脂肪、神經血管鞘、腱膜、深、淺筋膜、神經外膜、關節囊、韌帶,各種膜性組織,骨膜,肌腱,內臟筋膜以及所有肌內間結締組織)。筋膜系統交錯、圍繞並貫穿所有器官,肌肉,骨骼和神經纖維。疏鬆的筋膜功能有助於在結構之間的滑動,而密集的筋膜則表現出張力。而筋膜和肌肉組織具有複雜作用,進而實現骨骼平衡,協調,姿勢和動作。



*疤痕是怎麼產生的?
正常的疤痕首先是紅線,成熟後會在與周圍皮膚相同的平面上產生稍寬的白線,稱為正常營養型疤痕(normotrophic scar)。傷口癒合和疤痕成熟需要數年才能完成(會受到初始傷口的大小和性質影響)。在重塑過程中,第3型膠原蛋白會被更強的第1型膠原蛋白取代,但不是有規則的排序。雖然疤痕組織很強壯,但失去了彈性和延展度。

*疤痕會有什麼問題?
如果癒合過程因組織破裂,感染或合併症而被中斷,可能會發生病理性疤痕(肥厚性、蟹足腫)。這些病理性的疤痕可能基因有關,或是跟發炎的強度和持續發炎的時間有關。統計這些疤痕可能造成達70%的人可出現多種不同表現(如疼痛或發癢)。當傷口癒合後,症狀可能隨機出現,甚至間隔了很長時間才出現。有的原因是當疤痕組織纖維化,造成小神經被卡壓而造造成疼痛,通常會造成神經支配區的麻木。當沒有神經瘤時疼痛性疤痕的患病率估計為2%,但對於燒傷來說,會增加到30-68%。在主動運動時,疤痕部位的電位活動會高於正常組織,而疤痕區機械敏感受器感測張力的改變可能造成病理反射,誘導神經性炎症和形成疼痛。




*要怎麼評估和治療?
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評估疤痕(如皮膚僵硬度,可延展性,和附著力)。治療的話,可以使用釋放疤痕的方法,利用局部軟組織按摩,或是針灸附近的疤痕,可以改善疼痛,增加柔軟度和活動範圍。只要有筋膜張力改變,都能刺激膠原蛋白的重塑。


--
人類的生物張力(biotensegrity)是最近很夯的課題,單獨單元和整體部位的結合,形成一個集成動作單元。所有結構都通過皮膚和肌筋膜系統錯綜複雜地連接在一起。它們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對於力量(包含內在與外在)產生適應。當組織受傷後癒合的過程導致疤痕組織。疤痕會限制近端組織或遠端組織的正常動作。繼發產生滑動受限,而出現異常張力,影響筋膜連續體,導致了生物力學的問題和慢性疼痛的產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響胸推的魔鬼。中醫。手腕痛。針灸。TFCC。三角纖維軟骨

你有在運動後出現手腕疼痛的經驗嗎?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損(TFCC),這是一個健身初學者一直到進階者都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僅影響訓練,日常生活一動到手就痛也很困擾。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主要是穩定橈尺關節與尺側腕關節的重要結構。最常見是在跌倒時手掌撐地伴隨手臂扭轉,或是在突然提重物手腕受力而受傷。常見的胸推動作、滑輪下拉、上博都有可能造成三角纖維軟骨受損。又因此處循環不好,癒合的時間會拉得很長。 三角纖維軟骨受損的疼痛主要會集中在手腕的小指側(尺側),在按壓尺骨小頭的時候更痛(Fovea sign),休息與保護是對三角纖維軟骨疼痛最好的方式。一開始要避免手臂旋前與旋後(手心朝上和手心朝下的動作),手腕後伸(向手背)或是尺偏(向小姆指),在運動時要用手腕護具或貼紮來保護。最好可以等到都不痛了再運動才可以避免他發作! 在中醫會用一些正骨手法讓腕關節的張力復正,只做尺側的關節通常效果不好,要連橈側的關節一起調整。再並用針灸在小腸經上做治療,但除了小腸經以外,我還會在三焦經和大腸經上尋找疼痛點,為什麼呢?因為橈尺關節的旋轉不穩定,就像翹翹板一樣,除了遠端受傷,近端同時也會受到影響。在治療後最好能持續保護固定關節直到2-4週無疼痛,再繼續進行重量訓練才不容易再讓他發作。

兩腳強、三腳勇。陰萎、陽萎、勃起功能障礙。中醫。運動。

又到了每日一字的時間:「兩腳強、三腳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最近在日本的一個研究認為步距跟勃起功能障礙(以下簡稱ED)有相關,其實就是在講這個。ED是怎麼了?中醫怎麼看?怎麼改善? 首先要先了解ED,勃起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經控制,使血管舒張劑(一氧化氮、NO)於陰莖動脈和平滑肌內的濃度上升,造成動脈舒張,使海綿體充血;坐骨海綿體肌和球海綿體肌(骨骼肌)會壓迫陰莖海綿體的靜脈,限制血液流出,增加勃起的硬度。而勃起功能障礙是指陰莖在性行為期間無法勃起或維持勃起(也就是所謂的陽萎),主要原因分成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常見和心血管疾病因子的相關性很高,像是肥胖、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缺乏運動、糖尿病,抽煙等等。 在一些國外的統計有1/3的男性有有中到重度的ED,而這些人多是因1.年紀因素 2.抽煙 3.高血壓 4.糖尿病 5.慢性腎臟病 6.肥胖 7.心理因素 8.心血管疾病史。研究認為ED在中老年人較易發生,是會降低其生活的質量。 而這些問題都是無法治療的嗎?回到前面提到的基本生理 1.神經興奮 2.血管舒張劑 3.盆底肌肉壓迫靜脈限制血液流出。只要能讓這些因素改善,就有機會改善ED。西醫最常使用的威爾鋼就是利用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來讓NO代謝的比較慢,能暫時恢復充血的功能,但是對於血管是沒有治療的效用的。但研究認為運動是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功能並增加血管舒張劑產生,所以運動反而被認為是改善血管因素ED中最好的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恢復勃起功能,對於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都是有幫助的。 在統計中認為有持續的運動,無論是有氧或是阻力運動都可以。只要有足夠的強度就可以減少ED的機率,統計上認為會有14%-86%的改善。建議要有1.每週4次的運動,持續40分鐘的運動強度為中度至高強度(40%-70%的最大心率)。每週160分鐘,持續6個月,就有助於減少因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代謝症候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勃起問題。如果可以運動到一週200-300分鐘,對於ED的改善效果更好。也有研究認為阻力訓練和格鬥運動訓練是可以增加睪固酮。相反的在一些研究也比較了一些耐力型的運動員(如長跑、腳踏車),血中的睪固酮是較低的,同時也會影響性慾,但是不一定會ED。研究認為只要超過最大攝氧量的70%的運動強度,持續時...

中醫、小針刀、止痛、肌腱炎、五十肩、腰痛、下背痛、神經痛、沾黏

你聽過小針刀嗎?在google打上小針刀,大多是出現這些句子「小針刀是將中醫傳統針刺療法與現代解剖知識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醫療技術,主要是治療疼痛問題,損傷小、效果快。」。但是這一段話,能讓人了解多少呢? 小針刀顧名思義,就是小針在頂端有刀,因其尖端銳利,進皮後可以在組織做切割,和一般所使用的毫針有什麼不同,一般把針灸針用顯維鏡放大來看,針頭像是V字,而小針刀的針頭放大來看就像I字,前端是刃面。 針刀是現代發明嗎?其實在古代就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曰:「九針之名,各不同形......圓利針者,大如氂,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病痹氣暴發者,取以圓利針」。簡單的說在古代的針灸中,不是只有現在所用的豪針(一般所見之針灸針),還有許多各種不同的治療器具,當中「圓利針」就是現在所稱的小針刀,而他治療的就是疼痛問題。 中國有位黃教授說:「針灸學其實就是古代的解剖學」,從骨度分寸法(用身體的長短來表示穴道的位置)、體表標誌法(用身體較為突出的部位當成定位的位置)其實都是表面解剖學的應用,表面解剖學會應用在外科學開刀前的體表標誌、一直到注射時所使用的體表定位。從物理治療所學的表面解剖一直到接觸了醫學影像超音波後,除了體表的定位,更了解深度定位的重要性,慢慢覺得中醫所記載的文字都是有道理的。 小針刀也可像針灸針一樣用來針刺穴位,因針體比針灸針稍粗,刺激作用更強「 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在中國的研究,針刀可以 鬆解軟組織粘連和纖維化疤痕,解除病變局部血管神經的壓迫和牽拉,消除物理性的致痛因素, 改善局部血流,局部代謝物和其他化學致痛性運至迴圈血液,增加代謝。 消除病理性應力,使軟組織病理負荷減小或消除,進一步減輕 疼痛 。 針刀後 產生新的損傷, 因循環改善和功能恢復,刺激下又可啟動膠原纖維分解使 形成粘連和疤痕化的 碎片被細胞吞噬和溶解,改善 血管神經卡壓的情況 。 由於組織張力鬆解後使肌張力消除,配合推拿正骨手法,可以使關節結構的功能得到調整。 要注意的禁忌症: 1. 有凝血異常,容易出血傾向,如:血友病或服用抗凝血製劑者。 2. 局部有傷口潰爛,肌肉壞死及蟹足腫體質者  3. 懷孕妊娠者。  4. 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 5. 有糖尿病史者。 「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