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常用上肢穴道在骨骼肌肉超音波下的表現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吳宗儒醫師演講內容 葉展維醫師整理

肩與上肢

巨骨- 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針灸可能會經過: upper trapezius muscle, supraspinatus muscle, suprascapular artery, subtrapezial plexus, suprascapular nerve.

超音波: 外側是acromion, 第一層是upper trapezius, 下面是Supraspinatus 的muscle part, 在兩層之間的fascia, 當中有從高位頸椎發出來的Nerve, 是 subtrapezial plexus(C3/C4/accessory nerve.). upper trapezius m其實很薄, 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薄, 只有1CM(王哲彥醫師的體型). 巨骨往下直刺, 在此處有superior glenoid , 往外側就是靠近labrum, 也是SLAP常發生的地方;往內側是suprascapular artery and nerve, 掌控大部份肩膀的感覺, 也是疼痛治療的醫師常用來治療做肩膀痛的block的位置. 在往內側是omohyoid的insertion的位置, 有的慢性頸痛合併吞嚥不適的患者治療後也會有改善. 

肩髃- 肩部三角肌上, 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 當肩峰前外方凹陷處. 
肩髎- 肩峰後下方, 舉臂外展時呈凹陷處, 約當肩髃後一寸許. 
針灸可能會經過: deltoid muscle, subdeltoid bursa, supraspinatus/infraspinatus muscle,  supraclavicular nerve.

超音波: deltoid的fascia, 比如說分隔anterior/middle deltoid muscle的fascia, 會有supraclavicular nerve經過(另外支配deltoid muscle的神經是axillary nerve), 如果因為外傷, 或是開刀後的疤痕可能會造成此處的supraclavicular nerve受傷造成疼痛. 另外在deltoid的origin的地方有些患者會有tendinosis, 可能也會有疼痛. 肩髃是前三角肌和中三角肌的交會處, 肩髎是中三角肌和後三角肌的交會處. 深刺可到supraspinatus或infraspinatus muscle, 和subdeltoid bursa;向Acromion內側深刺可進關節腔內, 不過針越靠近acromion, 血流越豐富, 由thoracoacromial artery及  suprascapular artery的末端分肢支配, acromion底部常見有沾黏會造成impingement, 也是手術常處理的部位(acromioplasty), 打完Intra-articular injection可能也會再此畫面下看到水會出現在subdeltoid bursa, 所以有些時候空間是連通的, 特別是rotator cuff tear出現的時候. 

肩貞- 肩關節後下方, 臂內收時, 腋後紋頭上1寸. 針灸可能會經過: posterior deltoid muscle, teres minor muscle, long head of triceps tendon, inferior glenoid, inferior labrum, posterior circumflex humeral nerve, axillary nerve.

超音波: 此位置第一層是deltoid muscle, 第二層是infraspinatus muscle, 第三層是posterior labrum and glenoid, 畫面看不見的地方是teres major and latissmus dorsi muscle, 肩貞外側是Humerus head. 針夠長的話可以直接進關節腔, 再往內側走就是剛剛講的suprascapular nerve, 從spinoglenoid notch出來以後會繞到此處. 要注意Long head of Triceps muscle 會接到posterior glenoid上, 有些人在此處會有一點退化. 肩貞針灸時可能會刺到第一層是deltoid m.再往下可能是infraspinatus muscle或是tere minor muscle 或是long head of triceps, 深刺可能會戳到posterior labrum或是進關節腔也有可能. 

曲垣- 岡上窩內側端凹陷處, 當第2胸椎棘突與臑俞連線的中點. 上直肩井. 
針灸可能會經過: upper trapezius muscle, supraspinatus muscle.
天宗- 岡下窩中央凹陷處, 與第4胸椎相平
針灸可能會經過: upper trapezius muscle, infraspinatus muscle, suprascapular nerve, subscapular nerve.

超音波: 第一層是upper trapezius muscle第二層是levator scapular muscle, 這也是常見的痛點, 下層有跳動的為dorsal scapular artery及nerve, 再往下滑動發現levator scapular慢慢消失終止到superior border of scapular , 接著rhomboid就會出現, 此處仍然有dorsal scapular artery. 此處常見疼痛的原因是因為subtrapezial plexus會跨過此處, 位於upper trapezius muscle及levator scapula/rhombid muscle這邊是很多Nerve穿過的地方, 如果針下來第一層fasica 可治療subtrapezial plexus, 第二層是穿過rhomboid和levator scapular muscles下方會到dorsal scapular nerve, 再深一點貼在肋骨上, 會有posterior branch of intercostal nerve經過, 再深一點就是Pleural, 此處要小心不要進去pleural, 最好是針到骨頭就好. 
天宗附近是以infraspinatus muscle為主, 可能有一些trigger point, 深刺會有suprascapular nerve, subscapular nerve及circumflex scapularartery有一些分支也會走到此處. 
如果以王哲彥醫師的size, 完全不壓皮膚, 天髎大概4公分會針刺到肋膜. 


曲澤- 肱二頭肌尺側緣凹陷處
曲池- 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 
尺澤- 肘橫紋中, 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少海- 屈肘時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超音波: 曲池在手肘外側, 往下第一層是Brachioradialis muslce, 下方筋膜層是radial nerve, 第二層是brachialis, brachialis中間被biceps tendon(bicipital tendon)分開, bicceps tendon會繞過橈骨頭, 接到radial tuberosity. Radial nerve在此處有一些分支已經分到Posterior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在尺澤和曲澤兩側會有兩條vein, 外側是cephalic vein, 內側是basilic vein. 有一些皮神經會經過此處, cephalic vein旁: later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basilic vein旁: anterior branch of 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posterior branch of 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可能就是會造成肘部疼痛的原因, 尺澤跟曲池的針刺目標一樣都是radial nerve. 曲澤是pronator teres剛出現一點, brachialis muscle還剩下一點快結束, 要小心底下的brachial artery及median nerve. 

小海- 此處為cubital tunnel, 內側有unlar nerve, 最表層是Osborne's ligament, 底層是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的posterior band, 

肘髎- 在origin of brachioradialis及ECRL附近,這時覆蓋在肌肉層上大多是Posterior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影響胸推的魔鬼。中醫。手腕痛。針灸。TFCC。三角纖維軟骨

你有在運動後出現手腕疼痛的經驗嗎?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損(TFCC),這是一個健身初學者一直到進階者都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僅影響訓練,日常生活一動到手就痛也很困擾。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主要是穩定橈尺關節與尺側腕關節的重要結構。最常見是在跌倒時手掌撐地伴隨手臂扭轉,或是在突然提重物手腕受力而受傷。常見的胸推動作、滑輪下拉、上博都有可能造成三角纖維軟骨受損。又因此處循環不好,癒合的時間會拉得很長。 三角纖維軟骨受損的疼痛主要會集中在手腕的小指側(尺側),在按壓尺骨小頭的時候更痛(Fovea sign),休息與保護是對三角纖維軟骨疼痛最好的方式。一開始要避免手臂旋前與旋後(手心朝上和手心朝下的動作),手腕後伸(向手背)或是尺偏(向小姆指),在運動時要用手腕護具或貼紮來保護。最好可以等到都不痛了再運動才可以避免他發作! 在中醫會用一些正骨手法讓腕關節的張力復正,只做尺側的關節通常效果不好,要連橈側的關節一起調整。再並用針灸在小腸經上做治療,但除了小腸經以外,我還會在三焦經和大腸經上尋找疼痛點,為什麼呢?因為橈尺關節的旋轉不穩定,就像翹翹板一樣,除了遠端受傷,近端同時也會受到影響。在治療後最好能持續保護固定關節直到2-4週無疼痛,再繼續進行重量訓練才不容易再讓他發作。

兩腳強、三腳勇。陰萎、陽萎、勃起功能障礙。中醫。運動。

又到了每日一字的時間:「兩腳強、三腳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最近在日本的一個研究認為步距跟勃起功能障礙(以下簡稱ED)有相關,其實就是在講這個。ED是怎麼了?中醫怎麼看?怎麼改善? 首先要先了解ED,勃起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經控制,使血管舒張劑(一氧化氮、NO)於陰莖動脈和平滑肌內的濃度上升,造成動脈舒張,使海綿體充血;坐骨海綿體肌和球海綿體肌(骨骼肌)會壓迫陰莖海綿體的靜脈,限制血液流出,增加勃起的硬度。而勃起功能障礙是指陰莖在性行為期間無法勃起或維持勃起(也就是所謂的陽萎),主要原因分成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常見和心血管疾病因子的相關性很高,像是肥胖、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缺乏運動、糖尿病,抽煙等等。 在一些國外的統計有1/3的男性有有中到重度的ED,而這些人多是因1.年紀因素 2.抽煙 3.高血壓 4.糖尿病 5.慢性腎臟病 6.肥胖 7.心理因素 8.心血管疾病史。研究認為ED在中老年人較易發生,是會降低其生活的質量。 而這些問題都是無法治療的嗎?回到前面提到的基本生理 1.神經興奮 2.血管舒張劑 3.盆底肌肉壓迫靜脈限制血液流出。只要能讓這些因素改善,就有機會改善ED。西醫最常使用的威爾鋼就是利用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來讓NO代謝的比較慢,能暫時恢復充血的功能,但是對於血管是沒有治療的效用的。但研究認為運動是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功能並增加血管舒張劑產生,所以運動反而被認為是改善血管因素ED中最好的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恢復勃起功能,對於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都是有幫助的。 在統計中認為有持續的運動,無論是有氧或是阻力運動都可以。只要有足夠的強度就可以減少ED的機率,統計上認為會有14%-86%的改善。建議要有1.每週4次的運動,持續40分鐘的運動強度為中度至高強度(40%-70%的最大心率)。每週160分鐘,持續6個月,就有助於減少因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代謝症候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勃起問題。如果可以運動到一週200-300分鐘,對於ED的改善效果更好。也有研究認為阻力訓練和格鬥運動訓練是可以增加睪固酮。相反的在一些研究也比較了一些耐力型的運動員(如長跑、腳踏車),血中的睪固酮是較低的,同時也會影響性慾,但是不一定會ED。研究認為只要超過最大攝氧量的70%的運動強度,持續時...

針灸一定會氣胸嗎?中醫。針灸。氣胸

今天有個患者問:「你針的這個地方是不是很危險阿。」 我:「你是看到最近的新聞嗎?其實針灸這個地方還好啦,但確實有的穴位就會相對的危險一點。」最近針灸的新聞對於中醫又是一個負面消息,原本中醫的利用率又不高了,又因為一些負面報導,可能會讓民眾更害怕針灸。 所以針灸到底多危險呢?在台灣中醫是很常被用來治療各種疼痛的,而在在西方國家針灸被認為是一種替代療法,在過去二十年西方世界使用率越來越高,在去年WHO也將中醫納入ICD。針灸在臨床被用於各種各樣的疾病,臨床證據針灸對於 1.背部和頸部疼痛 2.輔助受孕 3.頭痛 4.化療後的噁心、嘔吐 5.術後恢復是有幫助的。但是每個治療都不可能是完完全全沒有危險的。針灸還是會有一些併發症,絕大多數是因為輕微出血、血腫(6.1%),或是針灸後殘餘疼痛(1.7%)或迷走神經造成的暈針症狀如眩暈,噁心等(0.7%),嚴重不良事件(機率很低)可能有氣胸,心包膜填塞,脊髓損傷。 而當中氣胸是屬於嚴重不良事件當中比較容易發生的,什麼是氣胸呢?在肺臟有分為肋膜、和胸膜,當空氣進入兩者之間(肋膜腔),可能是因為肺泡和胸膜之間有互通或是肋膜和外界的大氣有相通。症狀可能有: 1. 突然劇烈的胸痛 2. 疼痛隨著時間而惡化 3. 乾咳 4. 突然無法解釋的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 決大部份輕度的氣胸,都是可以在保守治療下痊癒的,只要好好的休息,避免過度活動,肺部是會自行吸收空氣。 那要怎麼避免氣胸呢?其實在國外的統計,經過訓練後再進行針灸的嚴重不良事件的機率是是非常低的,估計為1:200,000。在英國有統計,針灸治療後氣胸近25萬次治療中發生過2次。那有那些穴道要注意呢?通常是經過胸前、背後、腋下的穴道可能會造成氣胸,如:中府、雲門、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魄戶、膏肓俞、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肩井。其實很多臨床醫師應該跟本沒針過這些穴道了,但是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話要注意那些呢? 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解剖結構,有危險的區域改由不同角度和方向的針刺以避免刺入胸膜或肺部。肺區在鎖骨中線至第六肋骨,腋中線延伸至第八肋骨,後側則是延伸至第十肋骨,而胸膜在每個面再延伸兩個肋骨。 特別重要的是要注意,在豎脊肌外側邊緣治療膀胱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