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9的文章

中醫、小針刀、止痛、肌腱炎、五十肩、腰痛、下背痛、神經痛、沾黏

你聽過小針刀嗎?在google打上小針刀,大多是出現這些句子「小針刀是將中醫傳統針刺療法與現代解剖知識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醫療技術,主要是治療疼痛問題,損傷小、效果快。」。但是這一段話,能讓人了解多少呢? 小針刀顧名思義,就是小針在頂端有刀,因其尖端銳利,進皮後可以在組織做切割,和一般所使用的毫針有什麼不同,一般把針灸針用顯維鏡放大來看,針頭像是V字,而小針刀的針頭放大來看就像I字,前端是刃面。 針刀是現代發明嗎?其實在古代就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曰:「九針之名,各不同形......圓利針者,大如氂,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病痹氣暴發者,取以圓利針」。簡單的說在古代的針灸中,不是只有現在所用的豪針(一般所見之針灸針),還有許多各種不同的治療器具,當中「圓利針」就是現在所稱的小針刀,而他治療的就是疼痛問題。 中國有位黃教授說:「針灸學其實就是古代的解剖學」,從骨度分寸法(用身體的長短來表示穴道的位置)、體表標誌法(用身體較為突出的部位當成定位的位置)其實都是表面解剖學的應用,表面解剖學會應用在外科學開刀前的體表標誌、一直到注射時所使用的體表定位。從物理治療所學的表面解剖一直到接觸了醫學影像超音波後,除了體表的定位,更了解深度定位的重要性,慢慢覺得中醫所記載的文字都是有道理的。 小針刀也可像針灸針一樣用來針刺穴位,因針體比針灸針稍粗,刺激作用更強「 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在中國的研究,針刀可以 鬆解軟組織粘連和纖維化疤痕,解除病變局部血管神經的壓迫和牽拉,消除物理性的致痛因素, 改善局部血流,局部代謝物和其他化學致痛性運至迴圈血液,增加代謝。 消除病理性應力,使軟組織病理負荷減小或消除,進一步減輕 疼痛 。 針刀後 產生新的損傷, 因循環改善和功能恢復,刺激下又可啟動膠原纖維分解使 形成粘連和疤痕化的 碎片被細胞吞噬和溶解,改善 血管神經卡壓的情況 。 由於組織張力鬆解後使肌張力消除,配合推拿正骨手法,可以使關節結構的功能得到調整。 要注意的禁忌症: 1. 有凝血異常,容易出血傾向,如:血友病或服用抗凝血製劑者。 2. 局部有傷口潰爛,肌肉壞死及蟹足腫體質者  3. 懷孕妊娠者。  4. 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 5. 有糖尿病史者。 「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九...

中藥麻醉、中藥止痛

中藥可以麻醉嗎? 「古有關公刮骨療傷,今有中醫針刀治痛」。醫生,小針刀會痛嗎?可以幫我打麻醉嗎?小針刀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在治療疼痛的問題小針刀有他卓越的效果,其實每次病人在針刀時的感受,我最了解,因為我也曾經被針刀治療過,那個ㄎㄚㄘㄎㄚㄘ的聲音,讓人在午夜夢迴時無法忘懷。 在中醫來說,有沒有可以麻醉的藥物來減緩針刀的疼痛呢?過去中醫其實有一些麻醉藥,但是現代都棄用了。在最早的中醫記錄了這個,「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為止。」就是用烏頭酒。而在後漢書當中提到「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前洗,除去疾穢……」,這是在說,如果有一些問題是在身體內的,針和藥無法治療,要先用酒搭配服用麻沸散,可以造成昏睡沒有感覺,在進行治療時也不會知覺。聽到這個,是不是跟現代的麻醉藥很像呢?但是麻沸散的組成並沒有流傳下來,可能是因為動亂的時代,又或是中醫外科太難,無法將技術傳承下來。 主要中藥的麻醉配方會採用洋金花、火麻花、烏頭、蟾酥散......在最早的紀錄「入溫酒一杯中而飲之,至不痛為止。」「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藥」此處用烏頭,然後劑量是以一杯為單位,一直喝到不痛。「「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傷人,山茄花、火麻花……采後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一錢,茶酒任下。一服後即昏睡」在此處用洋金花、和火麻花,火麻花其實就是現在講的大麻花,所以在很久以前大麻就是中醫的用藥了。 這些中醫的麻醉用藥也是致幻劑的成份,在一些宗教儀式的過程中也會使用,進而感覺到神靈附體,或是靈魂出竅的感覺。在本草綱目提到「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神農本草也提到「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可以知道藥物的使用就是雙面刃,使用的好就是止痛麻醉藥,反面的使用可能就會變成迷幻藥。 中醫應該是要與時俱進的,古代的中醫就已經有麻醉藥也會進行外科手術,但到了現代幾乎沒使用這些藥物了,其實所有的藥物都有毒性,差別只是在劑量的多寡和使用的方式,這是一塊被遺忘的禁區阿!但是如果真的很怕痛,在做針刀的時候還是可以用其他的頭針、體針和藥物來幫助緩解這些疼痛阿。